見焦拆焦(三):焦慮症的治療

筆者按:上兩期(#352, #353)筆者與讀者分享了「見焦拆焦 (一):何謂壓力與憂慮」及「見焦拆焦 (二):如何勝過憂慮與恐懼」。文章都是以剛到加拿大的港人陳先生一家為例,討論生活的壓力與憂慮。文章焦點首先是認識憂慮的壓力源頭,以及認識憂慮的心理反應,又從聖經的角度看壓力與憂慮。其次分享本人以「耶穌關懷」(Jesus C.A.R.E.S.)模式來克服一般的生活壓力與憂慮,及輕度的憂慮症,把壓力化為動力,減少症狀惡化或累積成病的機會。

  筆者認為案例中陳先生一家的成員,目前正面對不同程度的急性帶有焦慮的「適應障礙」(Adjustment Disorder, AjD)(「壓力反應症候群」(Stress response syndrome),可用本人之「耶穌關懷」(Jesus C.A.R.E.S.)模式來克服。但若壓力長期持續,而「適應障礙」得不著舒緩,它便會惡化成為各種的焦慮症。有時焦慮累積成病也是不可完全避免,需要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的醫治。
焦慮症是精神病而非一般的情緒困惑

  簡而言之,在長期的壓力之下,累積成焦慮症牽涉到人實體腦神經系統與其腦內調節劑的失衡/失調與變化。人體奧妙的腦部神經系統包括其中心的杏仁核(Amygdala),是一個情緒記憶中心,另有認知控制的中前額葉皮質(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在腦的另一部份名為海馬體(Hippocampus)不斷接收到焦慮提示之下,人腦便作出焦慮的生理反應。焦慮症的生理現象包括常見長期慢性的症狀(在此不詳述),重要的是這乃身體給我們的訊號,要我們盡快作出適切的調整,故此我們絕對不可掉以輕心。筆者見證太多的案例,是案主及他們身邊的人以為單憑他們的意志及信念/信仰,或其它方法,包括單用「屬靈」的方法,便可趕絕長期持續的焦慮,而忽略或忽視焦慮症的生理及心理元素。我們往往因為沒有對焦慮症和抑鬱症全面對症下藥,悲劇發生時便令我們悔之晚矣。

焦慮症的種類與特色
  本文之目標乃為普羅大眾提供一些有關焦慮症的專業常識,故在此只從略簡介,盼能深入淺出幫助讀者增強防禦和及早求助的意識。焦慮症的種類包括恐慌/驚恐症(Panic disorder),恐懼/畏懼症(Phobic disorder),廣泛性/普遍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和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等。最新的專業分類把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另行分成大類,盼日後有機會與讀者另作專題討論。

  恐慌/驚恐症病患者在令他感到有嚴重焦慮的情境中,除了一般的生理及心理症狀外,會失去現實感或自我感。患者像進入失控或發瘋的狀態,甚至害怕會死掉。恐慌症往往會突如其來,身體出現各樣不適,包括呼吸困難、胸痛心跳、頭暈冒汗、害怕失控等。經急救及診斷卻找不到任何身體毛病,但往後類同的事件又常發生!最後要接受專業治療。

  另恐懼症乃患者會因預期所害怕的事情來臨而感到焦慮,或因不斷努力逃避害怕的事物與處境而不能正常生活,結果往往自我實現,弄假成真!恐懼症的種類包括特定性恐懼症(Specific phobia)、廣泛恐懼症(Generalized Affective Disorder, GAD)、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及廣場恐懼症(Agoraphobia)等(在此不詳述),病症類同。特定性恐懼症恐懼的東西可包括任何特定的事與物(如狗、蟲、血/注射等)。相反地,廣泛性焦慮的患者對任何事情都疑神疑鬼,焦慮揮之不去!廣場恐懼症患者在一些人多繁雜的場地,會出現高度焦慮的情緒,結果常逃避群眾。社交恐懼症患者則對任何社交活動感到焦慮,尤其是面對陌生人/異性渾身不自在、臉紅心跳等。

  患有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病者,往往身不由己地有強迫思想(Obsessive thinking)連同強迫行為(Compulsive behaviour),例如污穢的念頭,連同重覆的行為如洗手等。

焦慮症的成因與治療/醫治
  除了壓力及創傷的環境及心理因素之外,焦慮症的成因還有生理因素包括家族遺傳、腦内傳遞化學物質之失衡。藥物和酒精也有影響。處理問題與壓力時,用失效的思想模式而苦無出路亦是常見的誘因。由此可見治療是需要藥物治療,並加上心理/靈性治療。精神科醫生常用不同的藥物包括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SSRI, SNRI),務求調節大腦回復正常運作。精神科醫生為控制穩定情緒會加配鎮靜劑,又用安眠藥使患者安眠回復體力。但這需要加上心理/靈性治療。因焦慮包括認知的改變及情緒的控制,故此一些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CBT)是常用的療法。

  我們相信主耶穌是我們的救主和醫治者。無論我們的焦慮是大或小,聖經告訴我們:「6應當毫無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恩的心,把你們所要的告訴神。7這樣,神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腓立比書四6-7)任何精神健康都需要從生理、心理、靈理全面作出治療方能成效。

撰文:李耀全博士(資深牧師、心理治療師、大學/神學院教授與作者)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