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充滿挑戰的世界中,基督教信仰所面臨的問題日益複雜和多樣化。不論你是正在尋求真理的慕道者,還是作為已信耶穌的基督徒,假如你渴望更深入地瞭解和回答基督教信仰問題,《福音難題為你解》這本書將成為你「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
這本書的內容十分豐富,涵蓋了基督教信仰的八大主題,從聖經的問題到異端異教的問題,讓你能夠全面地瞭解基督教的核心教義和價值觀,而每個主題都以深入且易於理解的方式解答相關的問題。
深入淺出解構信仰存疑
第一章「有關聖經的問題」深入探討了聖經的來源、歷史背景…。這一章不僅為讀者提供了聖經的可信性、可靠性和權威性,也回答了一些關於聖經中的困惑和矛盾之處。無論你是對聖經抱有質疑,還是想進一步瞭解聖經的真相,這一章都能給你帶來啟發。聖經是基督徒信仰的根基,而深入理解聖經的真理,對於我們的屬靈成長至關重要。
第二章「有關神的問題」探討了神的存在、性質和神學中的一些重要議題。這一章為你提供了對神的理解基礎,並回答了一些如:哪一位是真神?為甚麼只有一位真神?與及神三位一體、神的主權和人的自由意志等問題的相關困惑。深入研究神的本質和屬性,將豐富你的信仰,並幫助你在生活中更好地認識和依靠神。
第三章「有關耶穌基督的問題」聚焦於耶穌基督作為救主和神兒子的身份。耶穌降生與我何干?耶穌真的復活了嗎?為甚麼耶穌的血能洗淨人的罪?透過研究耶穌的生平、神性和救贖工作,這一章解答了關於耶穌的問題,幫助你深入地認識並接受耶穌基督作為個人救主。認識耶穌基督不僅是知識上的追求,更是人與神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
第四章「有關人的問題」深入探討了人的起源、目的和道德觀念等問題。這一章幫助你瞭解人作為上帝造物的尊嚴和價值,並提供了對人性複雜性和罪惡的洞察,使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本性和需要。人為何不要真神上帝?人不能靠行善上天堂嗎?人死了不是一了百了嗎?
第五章「有關救恩的問題」關注救恩的本質和神對人類的拯救計劃。這一章將救恩的概念連接到基督教信仰的實踐中,解答了關於得救的方法和條件的疑問,幫助你明白如何經歷和分享神的救恩。為甚麼基督徒總是要人認罪?要悔改才能得救嗎?如何才能得永生?深入體驗神的救贖恩典,將使你在信仰中更加堅定,並將這份恩典廣傳給他人。
第六章「有關苦罪的問題」探索了苦罪的起源、性質和後果。上帝所造的人為何會犯罪?為甚麼上帝容許好人受苦?這一章提供了對人類罪惡本質的理解,並探討了神的寬恕和救贖如何克服罪的影響,以致帶來重生和與神和好的蒙恩機會。為何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苦難?為何信了耶穌後還有苦難?理解苦罪的現實和神的救贖能力,將使你更加謙卑和感激,並尋求屬靈成長和改變。
第七章「關於信仰的其他問題」內容豐富,例如:宗教不外乎叫人行善,是嗎?各宗教都是「殊途同歸」嗎?信科學的人是不會信耶穌的,對嗎?這一章有助你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基督教信仰,並回答了一些常見的信仰問題。這些解答將使你更加堅定和自信,無論是在與他人討論信仰議題還是在個人信仰生活中,都能為你提供更深入的知識和思考的材料,並使你更好地理解、應用和分享基督教信仰。
最後一章「關於異端異教的問題」涵蓋了與基督教相關的其他宗教和異端觀念。這一章提供了對其他信仰體系的分析和比較,幫助你區別真理和錯誤,加強你對基督教信仰的堅定和辨識能力。如何分辨異端?為甚麼輪迴不可信?在當今充滿各種宗教和哲學觀念的世界中,具備對其他信仰的理解和辨別能力至關重要。
領人歸主不可或缺工具
《福音難題為你解》不僅是一本提供知識的參考書,更是一本幫助讀者加深信仰的指南。通過提供深入且易於理解的解答,本書能幫助慕道者找到真理,並為已信耶穌的基督徒提供應對疑問和挑戰的工具。
無論你是正在尋求真理的人,或是想更深入地瞭解基督教信仰的基督徒,這本書都能滿足你的需求。它是一個寶貴的資源,旨在啟發和塑造你的信仰生活,並賦予你在當今世界中分享福音的力量。
不要讓疑問和困惑阻礙你與神的關係,讓《福音難題為你解》成為你的良師益友,引領你通往深入的靈性旅程。通過篤信不疑地實踐所學,你將能夠更好地回應那些對基督信仰存有疑問的人,並為福音的廣傳做出更大的貢獻。
送贈信主受浸新葡佳品
在教會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見證到許多人接受耶穌基督為他們的救主並願意受浸加入教會。這是一個令人振奮和喜悅的時刻,也是他們信仰旅程的重要里程碑。作為教會的一份子,我們希望能夠賦予他們寶貴的資源,幫助他們深入瞭解信仰,並回答他們在信仰旅程中可能遇到的難題。而《福音難題為你解》就是一本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書籍。
而對於教會來說,可以選購《福音難題為你解》這本書作為禮物,送給信主受浸的新葡 [1],讓這本書成為他們探索真理的藍圖,信仰旅程中的指南,並引領他們走向屬靈成長和豐盛的生命。它不僅是一本書籍,更是教會關愛和支持的象徵。它將幫助新葡更好地瞭解信仰、消除疑問,並在信仰旅程中獲得堅固的根基。
【註】
[1] 「新葡」指新受浸/受洗加入教會的信徒,代表葡萄樹結出新的果子。
撰文:彭迪文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