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以色列是在2019年,第一眼望見耶路撒冷老城,是站在橄欖山上。耶路撒冷城的四周群山環抱,就像詩篇所描述的那樣:「眾山怎樣圍繞耶路撒冷,耶和華也照樣圍繞他的百姓,從今時直到永遠。」(詩篇一二五2)
耶路撒冷老城
老城不大,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可以登上城墻,繞著老城走一圈,用不了一個小時。城中一條自西向東的大衛街(David Street)和一條從南到北的Beit Habad,剛好形成一個大的十字,把老城分成四個部份。不分東南西北的我,每次從城西面的雅法門(Jaffa Gate)進入老城,最簡單的記憶法就是:左手邊是基督徒區(Christian Quarter),與其毗鄰的是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區(Muslim Quarter);右手邊就是大衛塔(Tower of David),它所在的就是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亞美尼亞區(Armenian Quarter);再往東走就是猶太區(Jewish Quarter),可以一直走到哭牆和聖殿山,據説從公元前八世紀起,就一直有猶太人居住在該區。
老城不大,但因為道路並不是橫平竪直的,又有很多分叉,加上眾多商鋪和歷史古蹟交錯其中,一走進去就如同進了迷宮,很快失去方向。那時心底就有一個強烈的願望:什麼時候能在沒有遊客、商鋪還沒有開門的時候,在老城的街道上走一走,去真實感受這座聖城?
2023年3月再來以色列,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租房,不曾想竟然有機會真的住進了老城區。
住進老城
能住進老城也是偶然。原本我在雅法門城外已經租了房,可以住到三月底。那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猶太社區,房東太太是一位寡居的畫家,房子裡到處都能看見她的畫作,大部分是耶穌畫像,或聖經故事。她是從瑞典歸回的猶太人,是彌賽亞信徒,但也會常常去猶太會堂敬拜。房子很大,但非常擁擠,所有可能的地方都擺上了床鋪,用來出租給來耶路撒冷的遊客。租給我的那間房本是她的畫室,裡面也加了一張床,可能是覺得給我的房租有些便宜,她突然改變主意,要租給其他遊客,所以我只能住兩夜。我只好再覓新居。
雖然就要流離失所,但心中還是滿有平安的,不管明天如何,今天還是要再逛逛老城。
比起疫情前,老城內遊客減少了許多,但依舊是摩肩接踵,人潮充滿了狹窄的街道。陪著我的朋友來耶路撒冷已經快四年了,曾在老城中住過兩年,看著她輕車熟路地帶著我穿梭在狹窄的街道上,我竟有些羡慕她。
我們去了老城中的教會,去了修道院,每到一處朋友就幫我打聽是否有空屋出租,可惜一再被告知,所有的地方都滿員了。
行走間迎面來了一輛小的四輪旅遊車,我們側身讓路。朋友正好認識那司機,是一位阿拉伯基督徒弟兄,就熱心地又請他幫忙尋找住處。到了晚上,那位弟兄回信了,他的妻妹家恰巧有一間房可以住四個晚上。心中又是一陣感恩,神啊,這一定是祢的預備!
當我告訴猶太房東太太我找到了新的住處時,她又改變了主意,拉著我的手告訴我,這個房子是神為她預備的,是要用來祝福其他人的,她希望我能住下來,甚至告訴我,她五月份要回瑞典,九月才會回來,希望我能一直住在這裡。我感謝了她的好意,也告訴她,我已經答應了新的阿拉伯房東,不可以輕易毀約,因為基督徒一定要在凡事上作好的見證。
就這樣,我再次拉著重重的行李箱,從城外搬進了城內,從猶太人家……(下期待續)
撰文:鄭媛元博士
2023年3月31日 以色列特拉維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