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焦慮和恐懼的七大誤解

  各位讀者朋友,相信我們身邊有不少朋友,甚至自己都曾經遇過焦慮和恐懼。對於中國人來說,我們對焦慮和恐懼的認識並不深,因為我們常以為焦慮和恐懼與精神病是有關聯的,所以我們很怕有人知道我們有焦慮和恐懼症,避免讓人以為自己是精神病患者。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論焦慮和恐懼的事情,並探討一般人對這兩方面的誤解。首先我要澄清我並不是一位專業的心理醫生或心理輔導員,只是我過去曾經長時間幫助前線人員處理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問題,特別是在危難的時候,所以我只是以半個「過來人」的身份來談論這些經驗,我的建議只用作參考。

1.有焦慮和恐懼的人是沒有信心的人。
答: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在疫情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搶購口罩和洗手液的情況。現在口罩和洗手液的供應相當充足,所以我們已經不需要搶購。為何會有這樣的改變?這跟我們有沒有信心是沒有關係的。很多時候,因為環境的不確定性,令我們作出相應的行動;當大家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後,就會減少憂慮和恐懼,所以得到正確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有信心固然是好,但並不等如有信心就沒有焦慮和恐懼。

2.焦慮和恐懼只會短暫出現,並不會長期影響我們的。
答:請問大家有沒有認識很怕寵物的朋友,特別是狗呢?對於從小就和小動物一同生活的我來說,狗的確是我很好的朋友,我並不怕牠們。以前我不明白為何有人會怕狗,但當我有機會與怕狗的人相處,並聆聽他們的理由和原因,我就明白對狗的恐懼可能是因為一些不愉快的事件所造成的。有些人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有些人可能窮一生的年日都不能解決,所以我們不應過快地作出批評,因為每個人對焦慮和恐懼的反應不一,經歷不同,反應也會不同。

3.只要生平不作虧心事,根本沒有什麼需要怕。
答:請問大家當遇到衣衫襤褸的人時,會否仍然昂首闊步地走向他,還是會悄悄地避開?好像最近經常發生的無差別襲擊事件一樣,我相信大家都會對陌生人士和形跡可疑的人加強警惕。這一點並沒有錯。為何我們有此反應?就是我們怕受傷害。就算生平不作虧心事,並不表示我們不會因其他人的緣故而受傷。所以我很高興你能夠對我說你沒有做過虧心事,但這並不表示不如意的事情不會在你身上發生,而當中所帶來的焦慮和恐懼也是真實的。

4.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只會發生在對未來沒有準備的人身上。只要我準備好,我就不用擔心。
答:這一點答對了一半。未雨綢繆絕對可以減低焦慮症所帶來的影響,但並不等於焦慮症不會來到。例如有人會為自己百年歸老和後事作好準備,以為自己已經準備得妥妥當當,大限臨到時,又有多少人可以安枕無憂?醫學的發達令很多以前不能醫治的病痛都能夠得到醫治,但這並不表示我們不會面對死亡。當離世的一刻真的來到,我們所作好的準備就是一個最好的考驗,考驗我們是否可以靠著外在的準備來填補內心的焦慮?是否有足夠的保險和保障計劃,就能令我們安枕無憂?還是我們會擔心自己和家人以後的日子?甚至死後靈魂的去處?

5.如果有焦慮症和恐懼症時,千萬不要吃藥,因為副作用相當多,無病都變有病。
答:當大家發燒感冒的時候,我們會如何處理?如果是小病,大部分人都會買一些成藥服用,希望發燒和感冒的病癥盡量減少,然後就會補身,希望盡快恢復狀態。但遇上大病,我們就會馬上看醫生和吃藥。如果對身體一般病痛我們都會這樣處理,為何有焦慮症和恐懼症的人不需要吃藥和看醫生?我曾經遇過很多有焦慮症和恐懼症的人選擇不吃藥和不尋求專業意見。但我可以告訴你,藥物固然有它的副作用,但經過專業的診斷所調教的配方,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很安全,而且可以幫助病情舒緩和受控,減輕不必要的痛楚。當病情好轉後,我們就可以用其他方法來固本培元。所以尋求專業意見至為重要,請不要單單聽從「路邊社」的消息。尋找適合自己的專業心理輔導,是可以幫助大家處理情緒上的問題。

記得:身體需要醫生的醫治,心理需要輔導的幫助。心靈需要信仰的慰藉。

6.只要不斷填滿自己的思想,讓自己沒有時間空下來,這樣,焦慮和恐懼就不會出現。
答:這一點又是答對了一半。的確如果沒有空間時間,焦慮和恐懼的發病率是會減少的,因為我們沒有時間去處理。但這並不等於焦慮和恐懼會消失。相反地,當自己真的沒有時間靜下來,可能會帶來其他方面的問題,如過份疲勞、睡眠不足,甚至因工作過勞而猝斃。所以這個不是治本的方法。

  心病還需心藥醫,還是找一位專業人士幫助自己至為上策。

7.只要找位朋友傾訴一下就可以舒緩。
答:這一點其實沒有錯,但我們廣東人有幾句話說得好:「開口夾著脷」、「崩口人忌崩口碗」等,一旦你的朋友講錯說話,可能對你的焦慮和恐懼帶來更不良的影響,所以並不是每一位人士都適合作你的聆聽者,還是尋求專業的意見為妙。

  各位讀者,其實社區有很多資源可以提供心理輔導,只要大家向家庭醫生或社區組織尋求轉介,就可以得到適當的服務。切勿諱疾忌醫,一旦錯過了醫治的時間,心靈的重整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所以希望大家盡快尋求幫助。

撰文:盧健恒牧師
盧健恒牧師現正在Open Door Community Ministries擔任牧者。過去多年曾參與不同救災組織及政府部門(如監獄、醫院及特殊群體)提供情緒健康支援。曾於2020年被借調到聯邦政府部門為疫情工作的前線工作人員提供情緒輔導。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