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甜湯

  用「心」做菜,用「心」待家人,用「心」教孩子,道理都是一樣。只要用心(愛心、耐心、甘心),除了可以締造一個幸福家庭外,更能促進有效的管教。就像我丈夫做的一鍋愛心甜湯,竟然可以讓人回味無窮。

  我一向喜歡探訪和接待朋友,但由於工作和生活忙碌,許久沒有這樣做了。趁新一年開始,我立志要把探訪和接待放在今年要努力改善的事項裡。

  第一批接待的對象,是外子兩個舊同事的家庭,主客共13人。為了不把時間浪費在張羅食物上,我們決定吃火鍋。就在為吃甚麼飯後甜點惆悵時,外子建議吃冰淇淋。但是我覺得有點待慢,便再催外子提供意見。他隨口建議吃「番薯糖水」(地瓜甜湯)。這個甜品似乎太平凡了,正想衝口說「不」,但回心一想,既然我沒有時間施展自己喜愛的拿手甜品──刨冰,又為了讓外子感覺我尊重他的建議,於是連聲贊同。

  接待朋友的前一天,我到超市買好了吃火鍋的所有材料。聚會當天,一家大小更是忙裡忙外,收拾家居;外子更主動烹煮地瓜甜湯。他先吩咐女兒把番薯切成不大不小的顆粒狀,然後把薑片、水和糖加入鍋裡,用慢火去熬煮。

  當晚大家吃得很盡興,大人一桌,年輕人一桌,各有各的話題,吃得不亦樂乎。飯後,友人兒子還為我們彈唱兩首他在青年中心創作歌曲比賽獲獎的歌曲,我們都聽得入神,更欣賞這位年輕人的歌唱才能。他母親表示,兒子從來沒在家裡唱過歌,直到比賽當晚才知道兒子唱得這麼好。

  盡興過後,我端上番薯甜湯和友人帶來的芝士蛋糕。客人多半推說太飽,滿肚子飲料,實在吃不下。有些婉拒,有些說要一點點就好。我極力推薦說,這鍋甜湯外子花了很多的心思和時間,請大家賞光多吃。其中一家人對甜湯向來沒有甚麼興趣,經我一番游說,才勉強喝一點兒,但他們的小兒子堅決不喝。怎料大家品嚐過後,都對這款甜湯讚不絕口,連一向不愛甜湯的同事也再添加,還鼓勵小兒子嚐試,表示從來沒喝過那麼好的甜湯。結果,他的小兒子把剩下的甜湯全都喝光了。

  大家爭相詢問外子製作這款美味甜湯的秘訣是甚麼?外子的答案是「心」,包括「用心」、「愛心」和「甘心」樂意。這讓大家想起了「大長今」精神,用心烹調美味的食物,讓對方吃得稱心。這是外子第一次烹調愛心甜湯,雖然這是一鍋普通的甜湯,卻是一鍋溫馨的甜湯。

  我的一位好友很喜歡吃我做的特色壽司,因為她怎麼做也比不上我做的好吃,所以問我秘訣在哪?我笑著解釋,在製作過程中,一邊用心做,一邊想像品嚐者吃得開心的模樣就可以了。所以食物中除了蘊含「愛心」,還有「樂意」。由於是愛心壽司,或許就令吃的人感到份外美味。

  一位廚藝了得的媽媽,水準可媲美專業廚師,但是她不輕易做給外人吃。她認為,若在製作食物的過程中老想著自己像家傭般被使喚服侍人,邊做邊堵氣,板著臉,即使食物再美味,品嚐者都無法感受到。

  「吃」的經驗,令我悟出父母教導孩子達不到效果的道理。雖然父母很努力為子女營造一個舒適的家,裡面擺放著漂亮的家具和現代化的電器,美輪美奐;但卻充斥著令人透不過氣的氣氛。這種氣氛其實是父母在不經意間營造而成的,連吃一餐飯也與子女的行為掛鈎。如果子女令你滿意,你叫他/她吃飯的聲音就輕鬆溫柔,子女若惹了你的氣,你的聲音就像要吞吃他們一樣,親子衝突就來了。別忘了餐桌是促進溝通的好橋樑,也是增進溝通的好地方。

  食物的味道不是重點,父母營造的和諧氣氛才是關鍵。一家人和睦溫馨,有說有笑,有商有量,就是促進親子關係的好時機。可惜很多父母總以做飯為苦事,對著灶頭又熱又苦,心裡煩躁,稍不順心,便大發雷霆,埋怨自己多麼苦,於是一家人都放出人際相處的毒素。關係不好,試問管教又如何能發揮作用呢?

  父母應該把握並珍惜與孩子一起吃飯的日子,這些日子很快便會「消逝」,待孩子踏進青少年期,出外讀書或工作,便很難再有這些快樂的片段。若想在孩子離巢後能保留多一點溫馨的回憶,就趕快發揮愛心,樂意為他們弄吃的,享受他們願意在家吃飯的時光。雖然辛苦,但很值得。

  父母如果能開開心心為家人煮食、接待客人,即使疲累也在所不惜。花了功夫,又有意想不到效果,不但自己開心,連身邊的家人都開心。就像外子花「心」思,樂意為客人煮甜湯。教育孩子也是同樣道理,父母口口聲聲說愛他們,但是當他們的言行不合自己心意時,便不停責罵。煮一頓飯可以讓家人吃得開開心心,何樂而不為?何必因一點小事(家人晚了回家,沒有幫忙開飯)而把碗碟弄得砰砰作響,減低了大家的食慾。這頓飯不但使大家「無話可說」,而且會「不歡而散」。這又何苦呢?何不把握良機增進彼此的關係呢?

雖然這是外子第一次做甜湯,但是他甘心樂意,沒有埋怨,沒有投訴辛苦,所以他得到應有的「回報」——再接再厲下次再煮。如果父母甘心樂意照顧子女而不發怨言,相信子女必定願意與家人同桌吃飯,也只有他與你同桌吃飯,你才有機會向他說教。只要他肯與我們吃飯,就有機會向他述說上帝在自己身上的奇妙作為。各位父母,別放過這「教導」的好場合、好機會。

撰文:簡朱素英牧師,北約華人基督教會家庭事工牧師,多倫多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