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孩子的負面行為:每天愛他多一些

  有母親向牧師抱怨說,無論自己對兒子如何無微不至、照顧周到、包容接納、多番饒恕,最終兒子還是跟她搞對抗,做出令她傷心不已的事。例如:逃學、偷錢、打架、到處惹事、徹夜不歸等,母親的問候關懷卻遭惡言相向。她認為已經沒有甚麼可以做了,心中也期望牧師回答:「你已盡了母親的責任,不需要再做甚麼,甚至可以放棄他!」

  不料,牧師歎了一口氣,徐徐地回答說:「其實你現在可以做的只有兩件事。第一,每天繼續愛他多一些;第二,繼續不住為他禱告。這是改變他行為的最好做法。」這樣的答案出乎她所料,只好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嘗試「每天愛他多一些」及「不住地禱告」。

  母親的堅持和不放棄,最終不但改進自己和兒子的關係,也改善了兒子的行為,更改變兒子的做人目標。就是這麼簡單:「每天愛他多一些」、「不住地禱告」,便可以改善親子關係,改變孩子的負面行為。你願意嘗試嗎?當然,你要「愛得其法」和「持之以恆」。

  女作家杏林子曾說:「愛裡沒有忍耐,愛便膚淺;愛裡沒有寬容,愛便狹窄;愛裡沒有尊重,愛便專制;愛裡沒有信賴,愛便短促;愛裡沒有瞭解,愛便痛苦;愛裡沒有交流,愛便死亡。」

  要愛得其法,父母一定要用心學。怎樣學?怎麼做?是否很快就學到?那就要看你的觀念和態度了。這種愛,不是物質上的供應,而是精神上的培育;不是子女乖,你才愛,更要在他們不乖不聽話時,你依然愛他們;不僅是陪伴子女,更要與他們有心靈對話。

  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孩子卻不體會父母付出的心血,反而時常冷言冷語,惡言相向,父母的心怎能不感到如針扎刀割呢?俗話說,兒女都是來「討債」的多,「報恩」的少;所以兒女給你帶來麻煩和苦惱,也是很正常。若有體貼、乖巧、順服的表現,這是給父母的「獎勵」和「安慰」。為人父母者,應在心態和思想上做好預備,只要不氣餒、不放棄,伴著他們成長,就已經盡了父母的責任。至於子女此刻看來不長進,不珍惜自己,但只要我們願意擺上時間,用耐性和愛心陪他們度過,讓他們覺得有支持、不孤單,也是為人父母者應有的條件。

  學習做個好父母,是要釐定目標,有計劃、有系統地培育孩子,在一切還未能看到果效時,仍然然堅持「每天愛他多一些」和「不住地禱告」,這有助保持親子關係。在這基礎上,相信你與子女的溝通一定會有突破性的發展。

  到底怎樣才能實踐這兩項目標呢?「不住地禱告」是要學習的,這並非要學習美化和修飾禱告的內容,而是學習調整你的態度,並有持之以恆的毅力,堅持每天不斷地做,甚至一日三次懇切為孩子祈禱。禱告的內容,不單是向神傾訴你的苦處、孩子多麼傷你的心(當然你需向神傾訴,讓神親自安慰你),你也可為孩子的「問題」禱告,求神動工,讓孩子體會神和父母的關愛,也為孩子帶給你正面行為作感恩禱告。此外,你更需要求神改變你的思想、心態,讓神賜給你教導孩子的智慧,增進親子間的關係。

  那麼,如何能做到「每天愛他多一些」呢?你不妨先列出自己每天對孩子的付出和供應事項,然後檢查一下在你所列的項目中:金錢、物質、娛樂、精神生活,所佔比率最多的是哪一項?在過往的問卷調查中,我發現「金錢」和「物質」的比重偏多,精神生活的供應卻很缺乏。如果你要再愛子女多一些,你會為「每天愛他多一些」做些甚麼?以下是我曾經嘗試的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1. 每天多讚美,對他有進步的行為加以稱讚。少批評,對中規中矩或已有些許進步的行為,就不要再嘮叨了。
  2. 每天多展露笑容,少板起臉孔。當他做了令你氣憤的事,也應展現包容的臉孔。
  3. 每天多耐心聆聽他傾訴心事,少加入自己的意見或向他宣洩怒氣。
  4. 每天多花時間促進關係,少花時間責罵。
  5. 每天多花時間禱告感恩,少花時間不住地埋怨。
  6. 每天多費心思建立他的好習慣,少注目於他的壞習慣。
  7. 每天多花心思烹煮好吃的,少花時間抱怨他不幫忙做家務或整理房間。
  8. 偶而送他合用或喜歡的小禮物(無須花費金錢,自製也可),讓他感覺被愛和重視。
  9. 每天多把你想到的、孩子需要的……繼續寫下來,更重要是將之實踐出來。

      「每天愛他們多一些」並不是有條件才愛,而是無條件地愛。只要不住禱告,求神給我們智慧,使我們懂得如何「每天愛他們多一些」,你將看見孩子有意想不到的變化。最重要是,要持之以恆「每天」做下去。

撰文:簡朱素英牧師,北約華人基督教會家庭事工牧師,多倫多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