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人不怕死嗎?

  這的確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你和我在此刻可以閱讀這篇文章,就代表我們還沒有死。除非你曾經遭遇過大病或從死裡逃生,否則人是很難想像死前是否真的有恐懼。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在網絡上搜尋有關死亡的文章。恕我直言,大部分這類文章都是比較負面的。通常都是講述當人遇到失敗和挫折,已經無法翻身,所以面對死亡時已經不再恐懼,因為活著比死更難受。最終有人因此選擇輕生。若果這些文章旨在抒發情緒,本是無可厚非,但對人生毫無價值,所以我今天想從另一個角度看有什麼人真的不怕死? 還是真的有「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

1.但以理的三個朋友:
  如果讀者對這個聖經故事並不熟悉,請容許我稍作講解故事:先知但以理有三位好朋友,他們都是在患難中認識的,所以他們在遇到危難時都能夠互相扶持。不過人在高處總會遇到嫉妒的人。這三位好朋友因為學識和知識上都出類拔萃,所以很快就在政壇上爬上高位。針對他們的人設了一個局去陷害他們:就是要他們跪拜金像。對猶太人來說,敬拜上帝以外的任何東西都是罪大惡極的。當時的以色列國已經滅亡,沒有任何君主可以保護以色列人,如果得罪現任的君王,就會馬上遭殃。雖然如此,這三位朋友仍堅持按照自己的信仰拒絕跪拜金像。當時的君王尼布甲尼撒王因此非常憤怒,因為這三位朋友拒絕跪拜金像即代表拒絕跪拜尼布甲尼撒王,也表示他們的不順服,所以王就下令將這三個人放在火窯中,要燒死他們。當面對死亡的時候,相信很多人會選擇逃避,用各樣方法免於受害。但這三個人堅決地拒絕王的命令,甚至死也不能改變他們的堅持。最終這三個人真的被放在火窯中。但創造天地萬物的神卻拯救他們,這三個人連毛髮都沒有燒焦。(參閱:但以理書一至三章)

  這三個人不怕死,是因為忠於自己的信仰。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句出自文天祥的說話,相信大部分中國人都聽過或看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人難免一死,但要對得起歷史。

  對於文天祥來說,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被記錄在歷史當中,雖然暫時活得好像很風光,但一生所做的壞事始終會被記錄下來,到時想躲也躲不了,必定會被後世所「紀念」。

  所以文天祥的不怕死,是因為他忠於歷史。

3.為保家園的人,不怕死
  一向以來我都很喜歡看戰爭片,並不是因為戰爭片當中的血肉橫飛,而是軍人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所以當戰爭爆發時,他們都會選擇犧牲自己,以成全國家和人民。最近的俄烏戰爭,大家可以再次看到平民百姓自願參軍,為的是要保護家園。甚至有在外國長大的烏克蘭裔人會選擇放棄舒適的生活,回到自己的國家作戰。

  他們的不怕死,是因為忠於自己的國家和民族。

4.電影中描繪的主角,不怕死
  香港電影《投奔怒海》相信是其中一套既能反映人類黑暗面,又同時將人性光輝發揮出來的電影。影片中有人用盡方法想得到好處;但亦有人願意放棄自己唯一的謀生工具,去幫助並不熟悉的姊弟離開越南,最終甚至要犧牲自己。

  影片中所描繪的攝影師不怕死,是因為他忠於對認識之人的愛。

  以上各種的不怕死,都具有正面的原因,但以下的例子,我相信沒有人可以做得到:

  唯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五8)

  我們人類總會為好的事情努力奮鬥,但絕對不會為壞的事情和人傾盡全力,特別是罪人。但居然有一位神願意為人犧牲,更重要的是衪的犧牲發生在我們正得罪衪的時候。當耶穌基督即將離世的時候,其實以人的身份來說,衪是害怕死亡的,因為聖經告訴我們衪就算整夜禱告,都不能減少面對死亡的恐懼。但衪仍然願意為得罪衪的人獻上自己。衪的死就是忠於對人的愛、尤其是得罪衪的人。

  死是痛苦的、是絕望的。但若死是有意義的話,這個死亡就變得非常有價值。

  你呢?你怕死嗎?你自己有沒有以上所提及的原因,而不懼怕死亡呢?

  正如聖經所說:人人都有一死。(希伯來書九27)

  死亡其實不一定是恐怖的,但之後要發生的事(就是審判,審判我們一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就會令死亡變得更加恐怖。

  你準備好了嗎?

【註】:文中第3及4的副題,乃本報編輯自行加上。

撰文:盧健恒牧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