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祺博士(Ray Bakke)於2022年的二月四日安息主懷,他可稱是城市宣教的先驅,他於1987年出版的《都市裏的基督徒》是我所認識的城市宣教書籍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本。在我個人事奉方向上,亦深受他的影響。讓我們重溫柏祺博士的一些重點教導,並帶出溫哥華短宣中心在城市宣教上的願景。
一. 柏祺博士預計,到廿一世紀中,城市人口將達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七十。而城市教會的發展,卻遠遠落後於人口增長和多元文化的改變。無奈,傳統傳福音的模式不容易在城市中展開,面對社會公義和各種不同的壓力和衝突,教會如何回應上帝的呼召,落實我們的信仰去介入社會的轉化?他深信急促的城市化是上帝的計劃,有利於加快福音的廣傳,而宣教模式,將會更著重多元化的城市福音工作。
二. 柏祺博士指出:「神學院對服事工場假設成中間文化層,結果發覺所處環境並非純中性。對傳福音應該採取那一個步驟或方式?神學院並未有清楚分析及解讀。牧者如何克服對不同文化層的溝通,融入社區?還是運作一間博物館式的教會?教會僵化,聚會太多,把會友綁死,使他們無法展開個人佈道工作,更喪失了自己一些非基督徒朋友。」這與Paul Stevens 著的《解放平信徒》對神學院的培訓問題相若,兩位都指出牧者裝備觀念和模式與現實社區之間的脫節,因此教會要對城市宣教重新定位,神學院有必要與教會及機構合作,將脫節的問題解構。柏祺博士的教學理念都是以基督為榜樣,注重與學生之間的同行和關係,並鼓勵學生按召命走進不同群體服侍。
三. 論到城市神學時,柏祺博士以聖經記載的眾多蒙召僕人的腳踪,引領我們進入城市,從他們的成敗經驗中認識對城市宣教的心意與使命。他指出所多瑪,神不是將羅得分別出來嗎?尼尼微城,神不是差約拿去勸他們悔改嗎?還有在新約裏,保羅不就是在文化各異的城市建立教會嗎?聖經中的啟示能否協助教會在現今世代尋求思維的轉化和突破,重燃城市的福音工作?這都是柏祺博士向眾教會的挑戰。
四. 柏祺博士建議要建立與都市一同成長的神學,認識清楚教會在都市裏的角色,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活動,遵行聖經真理,進入未得贖的群體,而不是「我不喜歡這地方但我愛這裡的人」。認識及回應城市社區的生活和靈性需要─了解城市宣教的整全性,結合「道成肉身」的見證,在城市中建立神與人、人與人、人與城市、人與文化的關係。
五. 提供受訓者明瞭未來將面臨的工場情況,也就是如何培訓牧者建立多元文化的能力,了解社區的需要。明白城市中的基層結構─結合社會科學和社會工作、心理和心靈輔導、社會工作的安全應用等去實踐城市宣教。城市關懷宣教士應該學習掌握各種社會動態、人心思潮、地方政府政策和施政方針的資訊,並使用各種資源來服侍群體,發揮對社會的影響力。
至於短宣中心在城市宣教的願景,是尋找與教會連結的角色,一齊推動城市關懷宣教,建立不同社關工作的聯絡網絡,提供社關工作的訓練平台,建立眾教會之間的友誼關係和合作機會,並舉行有利於推動福音的各種活動。
我們有必要指出,短宣中心不是一個建立社會關懷和提供社會福利的機構,而是不停為社區把脈,了解他們當下的需要而主動策劃相關的訓練和行動。因為我們的異象是燃點福音的火熱,在過去三十多年培訓的福音勇士超過兩千多人,但並不是所有學員畢業後都參與福音工作。故此,領袖培訓將會成為我們來年的重點,將這火棒交給受了訓練的領袖帶回教會,推動弟兄姊妹參與福音工作。
因應世界局勢發展,各地的移民和難民潮的同時出現,這個跨文化宣教的契機,正在溫市發生,短宣中心因應社區需要,在「真理報」設立「城市宣教」板塊,每期介紹不同服務社區的城市宣教平台給教會及信徒認識,使他們了解城市宣教的多元性和出路,以至他們能在不同的層面參與。
另外在應對職場及異文化的需要,短宣中心現推出不同的訓練課程,協助教會裝備信徒活出有鹽光功能的生命。其中包括認識異文化和傳福音的培訓系列。以共通的語言,接近異文化或受政治、戰爭迫害所帶來的難民,向他們傳福音。
面對戰爭與疫情肆虐,人心惶惶之際,我們是否感到絕望,還是以積極的態度回應上帝,尋找及連結有負擔的屬靈伙伴,抓緊服侍城市的契機,在黑暗和扭曲的世代裏,為你和你的教會開拓城市宣教的新頁。
【註】:本文部份內容引用柏祺博士(Ray Bakke)於1987年出版的《都市裏的基督徒》。
====================
撰文:唐世勳,溫哥華短宣中心董事,真理報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