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 成功之路 (下)

(續上期《真理報》2023年7月刊 第354期) 

  上個月與大家分享了「燃動青年」舉辦的「E世代.父母心」家長研討會。筆者這次應邀參加研討會作客席講員,心裡有一個負擔,希望與家長分享孩子就讀大學會面對怎樣的挑戰,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子女避免陷入困境,便不假思索地答允。沒想到自己的參與,從嘉賓講員寶貴的分享中,獲益更多。在此研討會中,我分享的專題是:「孩子面對大學生活挑戰的策略」。
  為了這個專題分享,我特別與幾位現在就讀大學的年輕人和畢業生傾談,了解他們對大學生活的體會和意見。

他們的體會是:

  • 環境的轉換和所需要的自立性(準時上課,課前準備,確認考試場地等)。
  • 情緒上的適應和調整(有太多新事物要面對,就算認識許多新同學,但不一定交到真正的好朋友,有時候會很孤單)。
  • 走讀生(非入住宿舍學生)會覺得很浪費交通時間,很難交朋友。
  • 住宿生要煮飯、洗衣、打掃、買菜,花費很多時間。
  • 班上人數太多,很難提問題,很難交朋友。
  • 大學有很多競爭,有些同學很功利主義,很難交真心朋友。
  • 想要交朋友,但要控制自己的底線。
  • 什麼都要靠自己。
  • 有功課的壓力。
  • 要學習時間管理(功課、學會、朋友、學校活動等)。
  • 沒有人督促,很容易「臨渴而掘井」。
  • 閱讀能力的挑戰,在短時間裡要閱讀大量材料,很容易因理解上有困難而消化不了。
  • 讀書的技巧:中學的方法有時不管用,要更注重理解分析。
  • 學業上的操守:作弊、抄論文和錯誤的參考資料,都會引起很大的後果。
  • 飲食健康:學校餐廳食物昂貴,有時上課和午、晚餐時間有衝突。
  • 學習抄筆記,不是每個老師都把講義或大綱上載網上。
  • 不負責的教授,有些甚至不願意教,表明只有興趣做研究。
  • 助教的幫助不大。
  • 教授要求學生對科目或背景資料有高度了解,卻不會教授,要學生自己找資料閱讀。
  • 有些教科書很昂貴,卻不大有用。
  • 不懂做好個人計劃。
  • 中學成績優異,大學卻跌下來,心理承受不了。
  • 想要取得高分很困難,要適應第一年下降10至20分。

他們的建議:

  • 出席迎新會,認識同學,也認識學校所有的資源和服務。
  • 對功課的壓力必須有心理準備,進大學將有很大的挑戰,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否則大學生活可能導致憂鬱。
  • 時間的管理要設立短期目標,而且是一些可達成的目標,幫助自己有效安排時間和精力。
  • 被分派功課或作業指示後就開始計劃,每段時間都要完成一小部分,感覺上就沒有那麼重負擔。
  • 利用學校資源,無論閱讀、數學、寫作、參考資料、讀書技巧和心理輔導等,遇到有需要和問題時,就要積極尋求幫助。
  • 抄筆記,可以考慮用錄音機,但一定要先詢問教授批准,但有時錄了音卻沒有時間重聽。
  • 班上人數太多,很難提問題,則要善用個別指導或教授課後的時間。
  • ‧不要逃課。

  曾有家長向我反映子女的不同狀況。有些選錯科系(父母勉強或不了解自己的興趣),讀得既吃力、又乏味;有些學習能力不濟,成績一落千丈,不敢告訴父母,自己因不能接受成績低落,而陷入抑鬱,甚至精神嚴重受創;有些很想家,不能獨立,也不能獨自面對所面對的問題。我聽了以後很是痛心,為何會到如此地步?我想,如果能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錯失。講座中,我分別向父母和子女提供了一些建議。
  先對父母說:首先,家長必須在觀念、心態和行為上要作出調整。在日新月異、科技和知識不斷增長的今日,讀大學的確不像以前那麼容易,除了鼓勵孩子努力讀書外,也要預早為他們提供生活與學習的訓練,讓他們懂得多向學長了解大學生活,對學習狀況有更多了解、有心理準備,以免對過程的變化有措手不及或不能應付的局面。此外,還需要按子女的能力提供全面性的支持,例如:

  1. 除了物質提供外,精神輔助也不容忽視,要特別留意他們的情緒變化,務要多溝通、多了解。在提供物質的同時,也要指導生活應用、生活習慣等的調整。
  2. 學習放手,給與空間,不要盯得太緊,給成年子女一些自主空間。有時適當地讓孩子碰碰壁,但在發生狀況時,又能得到你的幫助,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3. 提供心靈庇護站,讓孩子發生問題時,能得到安慰、鼓勵和體諒;特別是學習的壓力,切記要諒解而不是施壓,體諒而不是責備。作個為子女禱告的父母,希望他們在真理中尋找到出路。
  4. 鼓勵孩子尋找資源,像校園團契、學校社工、學校的資源等,善用資源就能省去不少時間與金錢。
  5. 保持良好親子關係,以親情撫平他們承受的壓力,必能紓緩他們心中的不快。因為獲得家人諒解與支持,是最有力的打仗武器。

撰文:簡朱素英牧師,北約華人基督教會家庭事工牧師,多倫多親子教育資源中心創辦人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