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主能助人面對困境嗎?

  有些人在遇到困境時信主,這是可喜的事,因為主耶穌來就是要拯救人脫離困境。人接受主耶穌為救主後,可以信靠祂帶來幫助與出路。讓我們引用聖經希伯來書十二章1-3節來看看其中的例子,經文說:「所以,我們既然有這麼多的見證人(他們都是信靠救主的人),像雲彩圍繞著我們,就應該脫下各樣的拖累(或作重擔),和容易纏住我們的罪,以堅忍的心奔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專一注視耶穌,就是那位信心的創始者和完成者。祂因為那擺在面前的喜樂,就忍受了十字架,輕看了羞辱,現在就坐在神寶座的右邊。這位忍受罪人那樣頂撞的耶穌,你們要仔細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主幫人放下重擔的困境
  人會面對不同的困境,其中之一就是人有重擔,以上的經文提到人有各樣的重擔,這是大家感同身受的。生活上的重擔包括考試、上班及維持生計等。常有的情況就是憂慮,正所謂人無遠累必有近憂,遠慮是未發生或將來的事,近憂就是目前所面對的困難。還有各樣難於平伏的心靈重擔,例如恐懼、慌張、徬徨、失落、痛苦、憤怒、失望、悲傷、冤屈、苦澀、消極、悲觀,重擔帶來壓力,壓力如果沒有出路,會為人生及世界帶來破壞與傷害,因此人需要減壓。

  論到減壓,社會上有很多減壓的方法與途徑。例如運動、聽音樂、跳舞、吃大餐、購物等,也許會帶來一些幫助。但心靈上的重擔是需要卸下或找人幫忙背負,問題是卸給誰呢?誰能夠背負呢?面對心靈的重擔,誰能夠明白與體恤人的軟弱?感謝主耶穌!祂能夠!祂說:「你們所有勞苦擔重擔的人哪,到我這裡來吧!我必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十一28)千千萬萬的人嘗過到主耶穌面前把重擔卸給祂得著輕省,祂知道我們的需要,更體恤我們的乏力。只要我們透過禱告祈求,告訴祂我們所擔負的重擔,承認我們的無能無力,求祂施恩幫助,祂必然會安慰我們的心靈。

  聖經腓立比書四6-7說:「應當毫無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恩的心,把你們所要的告訴神。這樣,神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詩篇六十八19告訴我們:「主,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他天天背負我們的重擔。」親愛的朋友,你知道嗎?主耶穌就是世人的救主、是真神,只要我們願意謙卑自己到主耶穌面前,承認及接受祂為主,把我們的人生交託給祂,把重擔卸給祂,祂一定可以幫助我們的。

主釋放被罪捆綁的人
  人生另一個問題是,人被罪過所捆綁,使人落在各種苦難困境中,那些罪過被形容為「容易纏住我們的罪」。自從人類的始祖不聽神的話犯罪後,罪進入了世界,結果人一直在罪的權勢下被捆綁到如今。加拉太書五19-21提到人容易被纏住的罪是情慾的罪,經文說:「肉體所行的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淫亂、污穢、邪蕩、拜偶像、行邪術、仇恨、爭競、忌恨、忿怒、自私、分黨、結派、嫉妒、醉酒、荒宴,和類似的事。」

  人的眼睛很容易犯罪,人也很容易會動怒,人的舌頭很多時勒不住而說一些不該說的話,我們的心思意念更不用說,一下子就可以想一些不該想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容易犯的罪過,諸如自私、貪心、怨恨、講閒話、自大自誇、無節制、虛偽、虛榮、偏待人……聖經中的大衛深深體會說:「我的罪孽高過我的頭,如同重擔,使我擔當不起。」(詩篇三十八4)

罪過帶來種種不同的傷害,有個人的、家庭的、人與人的、社會的、國家的、世界的,結果人陷在各種的困境中,如戰爭、暴力、爭鬥、不公義、家庭沒有愛、色情、賭博、酗酒、環境受到破壞、飢荒等。最後,罪過更帶來死亡,並且與神隔絕,將來要受審判,永遠與神隔絕在地獄中,人因此要面對最終的困境「死亡」。怎辦?感謝主耶穌!祂來就是要拯救世人脫下容易被纏住我們的罪,使人不再被罪捆綁,使人與神和好,使人不再懼怕死亡,使人可以永遠與神同在!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五55-57說:「『死亡啊!你的勝利在哪裡?死亡啊!你的毒刺在哪裡?』死的毒刺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感謝神,祂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把勝利賜給我們。」保羅在羅馬書八1-2又說:「所以現在,那些在耶穌基督裡的人就不被定罪了;因為生命之靈的律在基督耶穌裡使我自由,脫離了罪和死的律。」人可以不再被罪過綑綁,真是一大釋放,人得著真正的自由,這就是主耶穌帶來的好消息。

仰望主是出路
  親愛的朋友,聖經說:「專一注視耶穌,就是那位信心的創始者和完成者。祂因為那擺在面前的喜樂,就忍受了十字架,輕看了羞辱,現在就坐在神寶座的右邊。這位忍受罪人那樣頂撞的耶穌,你們要仔細思想,免得疲倦灰心。」(希伯來書十二2-3)

  主耶穌為要拯救我們,祂曾親自到世間來,為人的罪過忍受了一切極大的苦楚羞辱,甚至甘願被釘死在十架上,但是祂卻從死裡復活,祂勝過了罪惡死亡苦難困境。故此,人因著接受祂為救主,信靠祂同樣可以面對苦難困境,因為信主後人會從祂領受一個新的生命,這生命帶給我們的是平安、喜樂、滿足、力量、愛、忍耐、盼望等一切我們在困境中所需要的。親愛的朋友,你已經接受了救主耶穌基督為救主嗎?

(註:以上聖經引用新譯本)

撰文:洪順強牧師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