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分別為聖,是以不追求世俗的價值觀為目標,但我發覺很多人對這個問題有錯誤的解讀。不追求不等於從職場退下或逃避現實,因為怕受世俗的罪惡所影響,所以不參與也不進取,這種消極態度只會讓我們過著出世而非入世的生活,與主耶穌的教導有所違背。罪惡會不停在我們身邊出現,就如我們走過一條走廊,兩邊有很多房門,有各式各樣的誘惑向你招手,走廊你還是必須要經過,端看你能否勇往直前,而不理會這些挑釁。同樣地職場面對的景況,也是充滿誘惑的,我們不可能將所有罪惡滅絕,我們只能憑信心向前走,將信仰與工作融合,將基督真理實踐於職場。
如何實踐?或許先從處境化認識,再以合理的方法去回應現今社會的發展。數個世紀前,農業仍是當時社會的主流,務農的生活方式非常簡單,只求兩餐一宿,九成人民都是文盲,凡事都聽命於天子,除了領導者的昏庸及戰爭外,世俗的衝激對一般平民百姓並沒有太大的影響。當時的傳統地位排列是「士、農、工、商」,表達了當時的社會狀況。直至文藝復興時代,知識份子的興起,他們的解放思維開始挑戰當時的道德觀念。隨著工業革命,社會地位已變成「士、商、工、農」,這種地位明顯地改變,職場環境也就自然起了很大的變化。話雖如此,這是否代表了聖經的教導已不合時宜呢?當然不是,聖經明顯的營商指引到處可見,以利末記為例,第十九章33-37節如此說:「若有外人在你們國中和你同居,就不可欺負他。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你們施行審判,不可行不義;在尺、秤、升、斗上也是如此。要用公道天平、公道法碼、公道升斗、公道秤。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曾把你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你們要謹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與外邦人交易亦要公平公正。請留意這當中也包括了現今的國際貿易關係。
另外以西結書更將量度單位清楚說明:「你們要用公道天平、公道伊法、公道罷特。伊法與罷特大小要一樣。罷特可盛賀梅珥十分之一,伊法也可盛賀梅珥十分之一,都以賀梅珥的大小為準。舍客勒是二十季拉;二十舍客勒,二十五舍客勒,十五舍客勒,為你們的彌那。」(以西結書四十五10-12)
公平的商業往來,是人們所當遵守的基本且重要的職場倫理。不單是貨物的價錢、質量、準時、承擔責任等。而員工的合理薪俸、福利制度,羅馬書第四章4節則指出:「做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都是屬於公平的考慮。
論到職場同事關係,有歌羅西書第四章5-6節這樣說:「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
所以聖經的教導不存在甚麼時代變遷、舊的、不適用的理據,只是在於是否能以行動證明。如何將信仰融入工作,我們的確缺乏指導。在教會來說,因為牧者缺乏現今職場牧養的訓練,所以無法改變他們傳統的牧養模式。
最近筆者在短宣的不同職場群組開始分享一本職場著作「Your work matters to God」,道出基督徒在現今職場面對的不同的掙扎,實際上是信仰心態出現了問題,令基督教在工作場所起不了作用。
- 【很多專業人士,尤其是大多數男性,對信仰都持有溫和的懷疑態度。他們覺得像信仰這樣抽象的東西經不起現實的嚴酷考驗。他們週日去教堂,確變成了是一種週末愛好,就像打高爾夫或釣魚一樣。週一到來,就是時候收起那些玩具,回到「現實世界」了。
從專業主義角度看看現今社會的問題,很多人將職業視為偶像,甚至放棄婚姻、孩子、友誼,在必要時的道德遷也都必須去適應自己的職業追求,否則會感到落後於其他競爭者。這是一種新的宗教思維,特別是對於許多「嬰兒潮」的人來說?這種現象肯定是一個充滿世俗化的社會症狀,上帝逐漸地從文化中消失,並且認為宗教在職場是無關重要的。換句話說,這一代人遵循一套新的規則。舊規則說:「否定自己。」新規則說,「實現你自己」;舊規則說,「愛主你的上帝。」新規則說:「愛你自己。」
還有道德精神分裂症狀,《華爾街日報》針對廣泛的道德和倫理行為進行調查,例如沒生病時請病假、稅務欺詐以及盜用公司用品供個人使用,結果令人失望。但研究人員發現最令人驚訝的是,信徒和非信徒在工作道德和價值觀方面並沒有顯著差異。換句話說,儘管越來越多的人去教會,但教會對信徒道德品質的影響似乎越來越小,至少在工作場所是如此。】
從作者以上幾點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問題所在,除了教會未能有效地協助信徒面對職場外,個人對信仰的心態也出現嚴重落差,所以職場上的信仰和實踐要從兩方面著手,在神學教育方面加入職場元素,在教會牧養方面,無論是講道與團契也要有職場的教導,鼓勵信徒互相分享職場經歷,這些都可將理論轉化成實踐。 - Your work matters to God by Doug Sherman / William Hendricks page 17-19
撰文:唐世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