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604-273-0223 電郵: vancouvertruthmonthly@gmail.com

17.8 C
Vancouver
2024年09月16日
spot_img

誰真的能伴我一生?(二):主永同在

上文摘要:
  《一步一生》是林夕對當時許志安的寫照。歌詞帶出人在一生的旅途中 – 由童年到成人的不同階段,總是期待有「伴我走、挽我的手」的同伴!但悲歡離合卻是人成長的必然現實與過程,鼓勵世人要珍惜眼前人與終身的侶伴。

「關係成癮」之案例
  陳淑玲的爸爸在她年少時便與她母親離婚,故此她與母親相依為命直到現今,她母親已年屆八十而她自己亦已五十多歲了。淑玲自小非常孝順母親,而陳母亦無微不至地照顧她女兒。可是近日二人身體與精神都欠佳,二人已有情緒抑鬱的癥狀。淑玲關心媽媽但開始為自己是單身無依感到失落,媽媽亦常為健康而擔憂。結果她們由家庭醫生轉介到心理治療師,並很快診斷為「關係成癮」(co-dependent relationship)或作「共同依賴症」。原來她們由健康的感情關係轉為不健康的共同依賴關係,關係糾纏不清,二人都無法有獨立生活的空間,導至各樣情緒的困惑。

  誰真的能伴你我一生?以上的例證說明伴侶能成為我們的祝福,也能變成我們的詛咒。其實淑玲期待的愛侶又是否能帶給她真正的幸福呢?為何人總是需要別人的陪伴?

「仁者人也」何解?
  查究中國文學,其實「仁也者人也」是古代儒學中的重要課題,在儒家哲學中,「人」與「仁」可互為定義,如孟子所說的「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盡心下》),與《禮記第31卷《中庸》20章》之「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一致。簡單來說,仁乃人道的根本原理,而仁的原理之實踐,以親親為根本。從漢儒之解釋,這詞解為人有相愛的本能(「人能親愛施恩說」)。宋明理學卻將身體意識與「仁」結合,認為仁乃人的本質(「人之所以為人說」)。

  簡而言之,中國的先賢早以「仁者人也」說明人的本性與本能就是以人際關係為本質,故此人在他的生命中需要同伴,往往便期待所需的同伴便是他/她的配偶。中國的浪漫才子徐志摩也曾寫下他對靈魂伴侣的渴望,「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到底每人的「靈魂伴侶」是誰,又怎能尋見?

西方心理學的解說
  美國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把人心理的發展分為八個階段,指出每一階段的特殊社會心理任務。他認為在每一階段都有其特殊的矛盾(crisis),而矛盾的順利解决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大前提。故此人在成長的每個階段,既需要維持現擁有的密切關係,又要突破它進入更成熟的階段,並建立成熟新階段的親密關係,例如先以親子關係為重,進到以朋輩關係為重,再進到戀愛夫妻關係為重等…。心理學家把「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帶到成人愛情世界,探討在成人世界中,我們和他人互動的方式,是怎樣受嬰幼兒時期和父母互動關係的影響(因編幅所限,在此不詳)。

  健康的人在成長過程不斷身處在張力和循環中,一方面在「自我辨別」(self-differentiation),即學習自立,同時又「與別聯繫」(integration),即建立親密關係。這概念也成為婚姻輔導其中的基礎,即要平衡二人獨立度(靈活性)及親密度之關係,此由心理學家大衛.奧森博士(Dr. David Olson)在他的Prepare-Enrich之「愛侶及家庭關係示意圖」(circumplex model)所倡導。

獨居不好、主永同在
  聖經教導三位一體的真神,本質便是重視關係(神自稱「我們」),【26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以及全地,和地上所有爬行的生物!」27於是,神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人;就是照著 神的形象創造了他…】(創世記一26, 27a)。 神要人有祂(「我們」)的形象,讓人類能與祂有契通,一起同行和管治神美好的創造,以人作「管家」。這是神最初的原意,並應許人永不孤單,祂永遠與我們同在。

  但經文進一步說明「他所創造的有男有女」(創世記一27b),並解釋「人獨居不好」:「那人(亞當)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個和他相配的幫手。」(創世記二18)神設立婚姻家庭乃為使人類能有伙伴一起作「管家」。除了創天造地之外,神設立了男女互相吸引而建立親密夫妻與家庭之系統:「 24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和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25 那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彼此都不覺得羞恥。」(創世記二24, 25)。 婚姻伙伴關係是美好的,但它卻是神要人作管家的初衷與原意。婚姻關係只是神賜給人的親密關係之一,其他還有原生家庭、延伸家庭、親朋好友、同學同事等。

  其實生離死別的現實,令婚姻或任何關係都不能永久!只有主耶穌是「以馬内利」,神與我們同在,直到永遠!正如詩歌所說,耶穌是我們最好的恩友!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我們是否軟弱多愁,千斤重擔壓肩頭,
主仍做我避難處所,奔向耶穌座前求,
你若真逢友叛親離,好向耶穌座前求,
到他懷中必蒙護佑,有他安慰便無憂。

撰文:李耀全博士(資深牧師、心理治療師、大學/神學院教授與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第357期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