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604-273-0223 電郵: vancouvertruthmonthly@gmail.com

9.7 C
Vancouver
2024年11月09日
spot_img

新媒體時代 人人皆可為宣教士

教會要更新觀念,培養信徒新媒體宣教使命感

  21世紀是媒體宣教的時代!網絡媒體的普及帶來了神國擴展的重大契機。過去提到宣教,往往是指由教會派出宣教士到某個地方或領域去,而教會大部分會友的角色都只是支持和代禱;但是進入新媒體時代,宣教卻成為每位信徒的責任,而「人人皆為宣教士」。

  新媒體打破了空間與距離的限制,只要製作的內容夠吸引,就能在短時間被許多人看見。因此,「歐洲校園事工」(ECM)宣教士蔡頌輝牧師認為,今日的教會,必須懂得善用新媒體平台,成為傳播福音及發揮基督教影響力的管道。

  這兩年來,新冠疫情讓教會的新媒體事工大有進展,許多教會開始跟上腳步,落實線上崇拜聚會,把教會實體活動都「搬到」線上進行,這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同時,教會也必須反思,網絡及新媒體並不是這一、兩年才崛起的,為何教會要等到疫情發生才有這種覺醒?教會對新媒體的瞭解與發展似乎缺乏了敏銳度,導致基督徒錯失了許多傳福音的機會。

善用新媒體達到牧養的果效

  要在教會中推動新媒體宣教,最關鍵的,是信徒的宣教觀需要改變。蔡牧師分享道,宣教不應受到特定的形式所局限,基督徒應該把生活的每個層面看作是宣教管道,無論是在職場、家庭、校園,甚至社交媒體都是宣教禾場。有了這方面的理解,每位基督徒才能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及位置發揮基督徒的影響力,為神作美好的見證。信徒若是帶著這樣的觀念和心志參與在新媒體宣教中,就可以在社交媒體做許多傳福音的工作。

  目前身為德國德累斯頓華人基督教會的主任牧師,蔡牧師也提到,歐洲新冠疫情來襲時,與世界大部分教會一樣,他們的教會也把實體崇拜轉成線上。雖停止實體聚會,但教會仍然善用媒體工具來牧養,針對不同性質的聚會,選用不同的新媒體管道。例如:教會崇拜比較單向,所以採用YouTube進行直播,因為YouTube沒有人數限制,只要把直播連結發送出去,會眾就可以準時上線崇拜。

  至於線上崇拜出席率,蔡牧師認為參與崇拜是每位基督徒應該看重的事,這關乎牧者平日的教導,以及信徒個人的委身和覺醒;當然,其中也牽涉到牧者與會友的關係。若是發現會友崇拜出席率不佳,牧者、領袖或小組長適當的關懷與跟進還是需要的。


  另外,在禱告會及小組方面,因為需要互動交流,教會就會使用較有私密性保護的視訊會議App如Zoom、Google Meet等。這些App可以讓大家打開攝像頭進行交流,小組也可以利用許多線上破冰App達到破冰效果。雖然線上聚會缺乏現場感,也會面對一些組員不開攝像頭,不善發言的挑戰,但在無法實體聚會的情況下,教會還是可以善用這些資源來達到牧養的果效。

蔡頌輝牧師深信教會要善用新媒體成為傳福音工具。

主日獻祭不能貪圖方便

  教會自從開始線上崇拜聚會,蔡牧師就堅持不使用網絡上已經錄製好的敬拜詩歌視頻。這些敬拜詩歌視頻,雖然在錄製及音效上更專業,但蔡牧師認為崇拜時的敬拜,是個別教會對神獻上的活祭,必須是「現做的」,故必須由教會的會友來帶領敬拜。就像舊約人們獻祭時,定當按自己的能力獻祭給神。會友自己帶領線上敬拜會面對許多問題,如直播拍攝、錄音效果欠佳等。雖然不完美,但這就是教會自己獻給神的祭,是神所悅納的!

  牧者應當鼓勵會友參與線上崇拜的事奉,讓會友邊做邊學習。在每次的服侍中,可以不斷的精益求精,久而久之,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會更專業。這對於服侍者來說也是門徒訓練,在事奉中成長,還能發掘他們不同的恩賜,建立教會新媒體團隊。

線上聚會無法取代實體聚會

  雖然線上聚會可以讓教會接觸到許多平時接觸不到的人,甚至活在虛擬世界的一群人,但線上聚會還是無法取代實體聚會。因此,在後疫情時代,教會需要教導信徒與病毒共存,儘快按照政府的政策,開放實體聚會。

  「網路為很多人提供了方便,讓那些不能去教會或者從來沒去教會的人,可以接觸到信仰,但還是要鼓勵信徒回到教會。因為聖經從舊約到新約,會發現神要祂的子民過群體生活,這也是基督徒個人生命成長重要的一環。」

蔡頌輝牧師。

  蔡牧師強調,基督教信仰生活不只是關乎個人決志悔改與救恩。每一個信主的人都應該把自己視為教會群體的一部分,看自己為基督的身體,神家的一員。教會群體生活雖然會面對很多問題,但這就是上帝讓個人去學習成長的地方。例如:在教會群體生活中與人相處,學習彼此相愛、接納和寬恕。教會生活本來就是一個彼此相愛的群體,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不能輕易被科技所取代的。

  談到線上崇拜讓部分教會面對會友流失的現象,蔡牧師的回應是,除了信徒本身的問題,牧者與會友的關係也備受考驗。「教會牧者最清楚自己教會羊群的需要。牧養是按照會友的需要,關懷與培育他們,帶領他們在神的話語及服侍上繼續提升。牧師與教會領袖日常的關心與禱告,是羊群留在教會的關鍵因素。疫情之下,雖然不能見面,但是個別的關懷工作仍然可以透過聊天軟件如WhatsApp、微信及Line持續進行。有了這些關係作為基礎,就不會擔心會友會輕易離開教會,更無需擔心重新實體開放後會友不願回來教會。」

揮筆畫出聖經故事。

基督徒要勇敢為真理發聲

  蔡牧師經常在個人社交媒體及Youtube頻道上,分享基督信仰及他的生活點滴,特別是自創的「信仰漫畫」讓他結識不少網友,也得到許多非信徒認同及轉發。蔡牧師以自身的經歷鼓勵教會年輕人,要多善用新媒體工具來分享信仰。

  作為資訊傳播者,不僅要重視傳播的內容品質,也要重視個人生命的品格。在社交媒體上用什麼態度、語言來分享和見證福音,是否能讓人從分享的內容和個人身上嗅到基督馨香之氣是很重要的。

  說到新媒體宣教,通常我們會簡單地以為只是在朋友圈發段經文,或者轉發文章而已。這固然重要,不過也只是第一步。「每位基督徒在經營個人的社交媒體,需要去發現上帝給你獨有的恩賜,用自己擅長的領域,找到自己的風格,並根據讀者的回應,持續修正內容。這樣才不會隨波逐流。」

  看見一些有影響力的基督徒,礙於多種原因的限制,不敢也不太懂得怎樣透過社交媒體表達信仰;又或是有些勇敢表達的,卻缺乏裝備及教會的支持認可,以致表達內容有誤,引起爭議,帶來負面影響。蔡牧師說道:「多閱讀、多思考,並提升自己的創作能力。面對批評或打擊的時候,也要以謙卑的態度來回應,汲取教訓,累計經驗。」

蔡頌輝牧師畫的漫畫傳遞信仰。

  另外,新媒體宣教工作需要堅持到底!規律與持續性的曝光內容,是非常重要的。絕對不能因為沒有果效,或者遭遇打擊而輕言放棄。

  最後,教會必須對新媒體有更新觀念、積極回應及主動應對,培養信徒擁有新媒體宣教的使命感。光有使命感還不夠,教會也需要提供新媒體平台讓信徒去操練。教會可以把對新媒體有負擔、有恩賜的會友匯聚起來,讓他們開始在教會展開新媒體宣教計劃。在新媒體時代,那怕只是一間小教會,如果每個人都參與在新媒體宣教,這股影響力絕對是不容小覷的!

本文蒙允轉載自「基督教論壇報–馬來西亞IAA專刊」,採訪記者張彩微,官網網址 www.ct.org.tw

插圖/撰文:蔡頌輝牧師,著名網路漫畫家。先後畢業於新加坡神學院及中華福音神學院(神學碩士/新約),曾任神學院講師,目前為「歐洲校園事工」宣教士,在德國東部德累斯頓從事學生與學者的福音事工。

第346期 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