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604-273-0223 電郵: vancouvertruthmonthly@gmail.com

18.8 C
Vancouver
2024年09月18日
spot_img

工作、救贖、職宣

  傳統基督教神學院在基本教義上著重於創造論、基督論、救贖論、聖靈論和末世論的教導,但工作神學卻鮮有提及。保羅‧威廉斯及保羅‧史蒂文斯兩位前輩卻對以上的教義串連得非常合理。

  保羅‧威廉斯對工作神學的論述:神學是「研究上帝和祂的道」,我們只能透過上帝「偉大的作為」來了解祂,換句話說,祂在創造,救贖和承托中的「工作」──把一切都彰顯出來了。神學不只是推測上帝是誰,而是研究上帝如何與人類互動和同工的敘述。從工作意義上說明了上帝是誰,是人類透過「工作」去了解祂。保羅‧威廉斯認為錯誤的工作和職場神學觀對西方社會世俗化帶來重大的影響。當恢復聖經在工作和職場神學的全面教導,才有機會激發起當今湛新的職宣運動。

  而保羅‧史蒂文斯論到創造論、救贖論、職場神學的關係時說:上帝的使命始於創造,但罪阻礙了人類參與上帝的使命,而耶穌基督的救贖將我們與上帝和好,以致上帝重新給我們建立祂國度的機會,所以上帝的全民都應參與祂的使命,因為上帝的使命還沒有完成,所以,「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啟示錄廿一5)造物主將一切事物更新,上帝維持著宇宙一切的運作(參約伯記卅八章),救贖主的上帝邀請人類與他一起修理、保養和轉化(參馬太福音廿八19-20)。作為完成者的上帝,將整個人類的故事帶到了一個美好的結局(參啟示錄十九9)。

  「以上帝形象造的人類,有著上帝的特權進入上帝持續的各種美善和人道的職業。良好的工作對我們有好處,對我們的鄰居(包括職場)有好處,對創造有好處,對上帝有好處。」

  筆者嘗試將上帝不斷工作,不斷運作祂的業務的工作態度與人類相關連,也帶出了工作的重要性不止於福音的傳播,而是上帝與人類屬性關係的說明。

  約翰‧阿瑟頓所著的「基督教社會倫理」認為:對整個創造秩序的信仰聲明,應該是關心世界歷史上的挑戰而作出積極的回應,這是理所當然的。

  保羅‧馬歇爾則認為救贖和創造同樣重要,而創造是工作的表彰。

  還有莫爾特曼著的「上帝的到來」提到創造任務:上帝透過「回歸原初的意念」實現了他的創造目的,就是上帝與「創新建造萬物中」的普世同在。

  至於中國神學院職場神學課程中,將創世記第一章的「創造與工作」闡釋得非常有見地(節錄如下),幫助我們了解創造過程的深層意義。

◆ 創造是上帝主權的顯彰
◆ 創造的重點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區分,由混亂到有秩序
◆ 各從其類是功能與秩序的配合,反影了人生不同角色和責任
◆ 人是代表神去管理祂的創造,而人以性別而分,特別在關係和身份上,同樣三位一體都是有關係和位格
◆ 神給人的禮物,與獸不同:美感(眼目)、味(味覺)、生命樹(永恆意義)、價值觀(神的道德標準)
◆ 我們在工作上追求的是關係和價值觀,而非榮華富貴

  從以上不同的神學思想引發了一連串的新思維,特別對基要派來說是一種湛新的反思,究竟屬世的工作在基督徒生命中是輔助福音的傳播還是有更深層次的意義?這正是現今基督徒應該對工作神學有更多的認識和反思。

福音工作現實境況
  對外宣教而言,聖經學院沒有足夠的畢業生將福音傳到地極。而世界上許多地方已不再歡迎「專業傳教士」。即使是培訓中心,由於對被稱為「傳教士」的敵對行為,他們的命名從「世界宣教學校」改為「跨文化學校」。

  對內而言,因現今教會側重傳講福音而甚少關心信徒工作及職場牧養。牧者們在他們所服侍的工場越來越被孤立或被迫將所有的關注和精力都放在工場內。宗教人物由於醜聞和刻板的政治觀念對現今社會文化產生了重大衝擊,受到一連串的負面因素影響,教會不再是非信徒最初接觸的唯一地方,反而職場成了新的禾場。但沒有裝備,信徒如何在職場宣講福音?

轉化模式
  聖經中記載了很多平信徒參與大使命的故事。耶穌曾用來教導有關上帝國度的大部分比喻和例子都涉及到平信徒。上帝要救贖全人類,不僅僅是那些參加教會的人。上帝是想眾信徒一齊完成拯救的大使命。所以信徒都被呼召成為和平使者:「因為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他裡面居住。既然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他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歌羅西書一19-20)

  我深信我們都是上帝計劃的一個單元,是透過有目標驅動的生命,在職業上無論你是網絡人、音樂人、時尚設計、輔導員、醫生、系統管理,甚至修車或政府的維持者,一起去見證神國的福音。
平信徒的興起

  保羅‧史蒂文斯稱上帝的子民被呼召在世界上作見證和在當中服務,包括在基督教會或機構作兼職服侍的人。平信徒在近代興起的改革,如基甸、威克里夫、校園團契、國際大學、領袖影響小組等。一群基督徒越來越渴望成為「行動的一部分」。若教會與培訓中心合作將傳統的宣教模式加以處境化及推動以應對現今社會的挑戰,更能將大使命作全方位展開。

撰文:編委唐世勳

第342期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