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604-273-0223 電郵: vancouvertruthmonthly@gmail.com

2.4 C
Vancouver
2024年12月03日
spot_img

節日與過節

作為加拿大的華人,節日已是一種中西混合的經歷。自幼在香港中西文化薰陶下長大的我,可謂是中西節日共享的既得利益者!年幼時並不在意節日的意義,只在意假期的多少。最喜歡的是聖誕假期後,又有西曆新年,不久後再有農曆新年假!雖然明白節日的表面意義,如聖誕是耶穌降生,或端午是與屈原有關,但卻並不深究節日與自己的關係(除了有放假的益處之外)!

隨著年紀漸長,加上成為了基督徒,節日的意義便逐漸深化。很欣賞猶太人的節日文化,因猶太人的節日(如逾越節、五旬節、住棚節),都非常著重本身歷史和信仰的承傳。無論是過節用的食物、相關的活動,以及長者對後輩重述救贖歷史,都非常重視重申該段救贖事件,讓神的偉大作為不會失落於歷史洪流裡。如出埃及記十三章14節記述耶和華神有關節期的目的:「日後,你的兒子問你說:『這(逾越節)是什麼意思?』你就說:『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我們從埃及為奴之家領出來。』」

神為節日釐定了意義、規範了目的。節日是記念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歷史則是神在推動的巨輪,處處佈滿祂的恩典痕跡。節日,便成了一種信仰堅立的途徑,甚至成為門徒訓練的渠道。重視節日,便是重視神的作為;對節日的嚮往,便是對神再行大能奇事的企盼。

可惜的是,在個人主義充斥的現代社會,節日已成了一個又一個面目模糊輪廓不明的假日。任何節日,只看重它是否在長週末 long weekend。Family Day 未必會與家人相聚,Thanksgiving Day 未必會有任何特別的感恩。聖誕與復活節更被文化不斷篡改,原有的基督降生、受死與復活等意義被文化埋葬。甚至聖誕 Christmas 這字更成了社會的忌諱(taboo),被假日 holiday 這字取代。

節日在這世代已成了一場屬靈爭戰。我們只要比較一下社會對聖誕節、復活節真意的抗拒,和對鬼王節Halloween掩飾邪惡的推崇可見一斑。聖誕節與復活節是要求人謙卑自己、降服在救主之下。相反,鬼王節則是鼓吹放縱自我、自己想成為甚麼便成甚麼的意識形態。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人都是自己的王!

中國文化的節日雖沒有靈命塑造的元素,但也沒有自我膨脹的鼓吹。慎終追遠是節日的重要目的,清明、重陽、端午、中秋都有這樣的意義。西方的節日已逐漸與歷史抽離,成了一個又一個倒模式的長週末。中式的節日則保留與歷史接軌,令過節的人能保留歷史所給予的身份和傳統。在歷史和傳統的規範之下,人便能對自我膨脹有節制,和對家庭與群體有更大的歸屬感。

可惜的是,中式節日雖然保持與歷史的接軌,但卻未能在歷史中發現對將來的盼望。清明是對先人的懷念、對先賢的追思。可是,民間信仰卻誤導人以為先人能對後人帶來保祐、能消災解難。人死後便成了某程度的神明,對世間能作某程度的干預。這種迷信為人帶來更大的憂慮、更大的束縛。難道我們相信我們死後,亦會變成某種靈界神明,能對後人的生活進行干預?

中文「過節」一詞是非常有趣的。過節當然是指過渡節日,在節日時慶祝的方式。可是,過節亦可解作嫌隙或仇怨。這兩個有關過節的意義可說是正負兩面的兩極化。然而,或許這兩極化的意義,能給予節日真正的詮釋。「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馬書三23)這代表世人與神之間,因人的犯罪而有了「過節」。這「過節」得以復和,是神在歷史中為世人行了恩慈的拯救(聖誕節、受苦節與復活節)。「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哥林多後書五19)我們過節,是因為神饒恕了我們與祂的「過節」!這是節日的歷史,亦是神透過節日所應許的盼望。

這裡是「花園塚」耶穌埋葬和復活的地方

====================
撰文:黃心朗牧師,溫哥華華人浸信會副主任牧師

第339期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