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604-273-0223 電郵: vancouvertruthmonthly@gmail.com

6.6 C
Vancouver
2024年11月21日
spot_img

網絡牧養二三事

陳浩然牧師
宣道會北角堂傳播事工牧者

自從互聯網的應用開始普及後,不少教會已使用這科技協助牧養工作。初期的應用範圍可能只是簡單的會眾聯絡,但到後來已發展到建立教會專用的網站,提供一般教會資訊外,也附有多媒體功能,例如上載活動照片、及崇拜講道錄音重溫等。這是教會「網絡牧養」的第一階段。

2020年初開始的病毒傳播大流行,破壞了很多人的日常秩序,弟兄姊妹因疫情原故,長時間不能在教會「現場」崇拜,或參與其他聚會。在這新常態下,教會擴闊了網上牧養的範圍,嘗試使用網上直播、線上會議、及社交媒體等軟件,旨在保持跟會眾的聯繫,實踐「非現場」的教會生活。教會「網絡牧養」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隨著更多教會覺察到「網絡牧養」的須要性,有關的討論也豐富起來。只要在網上輸入關鍵詞,你會找到不少有用的資源,從理論層面到技術應用都頗為完備。其中一些教會分享他們在實踐過程中的思考,更是寶貴。本文不打算重複有關討論,但嘗試提出三個基礎性的實踐角度,盼能拋磚引玉,與同路者彼此互勉。

1) 教會必須為「網絡牧養」設下範圍
「網絡牧養」是一個概括的觀念,各堂會必須按自身處境、使命方向設下這新牧養形式的範圍,並以此作基礎釐定發展計劃、考慮投入資源等。不須一步到位,也不須涵蓋所有教會事工。網上直播崇拜已不是遙不可及的事,但使用一部手機,或由一製作團隊負責,效果卻大不同。近年流行的視訊會議軟件用作「非現場」的培訓課程,甚至團契都很方便,但若想利用社交媒體的優勢,跟更多非信徒互動交流,教會就須要發掘在這方面有恩賜的弟兄姊妹,才能事半功倍。

2) 聚會上線(On-line),不等於網絡牧養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普及化,今天在網上發放多媒體信息,或將聚會以線上形式舉行,已不是困難的事。但這卻不等於是有效的「網絡牧養」。每一種媒體,都有獨特的方式跟人溝通。想像一座古老教堂內,那些充滿神學寓意的裝飾、及精準的空間設計帶出來的音效,就是「建築」作為一種媒體幫助信徒投入敬拜。直播崇拜時若由始至終只有講壇的影像,單調的畫面必然影響會眾敬拜的投入感。此外,一份刊物可直接複製成電子檔案,上載互聯網供人閱讀,這是舊方法。為何不考慮善用社交媒體的功能,讓讀者可即時回應、表達點讚、或分享給「網友」呢?因此,有效的「網絡牧養」內容和表達方式,必須考慮媒體的特性和功能。單單上了線,不等於是有效的「網絡牧養」。

3) 網絡牧養不會、亦不能取代現場牧養
或許有人會擔心,「網絡牧養」會否減少弟兄姊妹參與教會的現場聚會?簡單的答案是:確有影響。但我們應正面地解讀這個未來趨勢。首先,「網絡牧養」和傳統現場牧養不是一個「零和遊戲」,不存在此消彼長的操作。兩種牧養模式皆有其強處和限制,配合得宜實在可互相補足,令教會接觸到更多、更廣泛的群眾;另外,網絡牧養的出現,也是對一些固有的教會發展及事工模式提出挑戰。在地域界線顯得模糊之際,植堂、擴堂、宣教事工的推展,是否需要新的思考、新的實踐呢?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回到聖經對教會的教導,當弟兄姊妹回到教會時,他們經驗到一個愛的群體嗎?若是,那就不用擔心了。

  1. 效果指視覺效果,不必然等同屬靈效果。

第330期 2021年6/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