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604-273-0223 電郵: vancouvertruthmonthly@gmail.com

6.7 C
Vancouver
2024年11月21日
spot_img

社交距離下的距離感 (下)

秋霖
溫哥華資深戒毒社工

上期討論到,在限聚令下社交距離措施, 帶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見疏離。人的感情交流是透過直接接觸,聽其聲,觀其眼,鑑其色,在言談舉止中流露出明暸支持與關懷體諒。藉著說話交流及肢體語言如握手、拍膊、擁抱、親吻等等,顯示關係的流露,雙方都感受到關心與被關心。在困難時刻,群組聚會更加是彼此支持的體現,“The whole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parts”,團隊的支持勝過個別人的總和。限聚令卻帶來沉重影響。


在社工及輔導學的理論中,都是強調與案主的工作關係是達成工作目標的基石。在組織學、領導學亦強調人與人的關係有如貫通全身的血管。沒有直接接觸,怎去建立關係?理論上肯定實體接觸的重要,現實上卻需要控制人際接觸來減低病毒傳播。兩者如何平衡整理?我們可否為了表達關懷而漠視規例呢?可否去支援喪偶的長者而違反限聚令嗎?斷乎不可!我們不單要尊重法規,更要考慮人多聚會中可能的後果。有誰敢肯定自己不是隠形帶病毒者呢?所以,我們只可在法例容許下,借用現有科技工具來改善。


作為照顧者或朋友,怎樣支援在困境中的友人呢?在疫情下,我們更要有智慧地給予支援。首先,直接電話傾談是最簡單方便,聽其聲音可感覺其心情,問候近況,更可提供資訊,分享笑話,甚至祈禱祝福。如有實際需要如代購日用品、食物之類,立即行動。第二,善用社交媒體如 WhatsApp, WeChat, Facebook, Zoom等,可以一起看 YouTube/Netflix 電影, 劇集等等,約定2-3好友,雖各處一方,卻似共聚一堂,感受到彼此連繫 connected。第三,要作更仔細準備,搜集合適內容,控制時間,配合各方需要。聚會時保持寬鬆笑容,多說正能量的話,從困難中帶出曙光。如能加上唱詩歌,讀聖經(參考在文末),以祈禱結束則更佳。筆者曾因傷在家多日,有弟兄來電慰問,對方閱讀經文令我感受深刻,為己祈禱更是難忘。如果在視像中彼此分享,祈禱,相信其果效更強烈。


至於作為獨居者,也要學習如何幫自己加快康復。除了聽從醫護指導,按時服藥進食外,亦要打破 “困難不想講” 的枷鎖,怕被嘲笑、博同情、被可憐、淪為弱者、受助人等負面觀感。有病便須看醫生,並非不光彩。其實醫生也會生病,也要看醫生!所以,首先是不去拒絕來電慰問。若果可以,找1-2位較深關係的朋友分享近況,簡單病況,甚至一些憂慮擔心。也可以是你的實際需要,如代購日用品、食物。不用介意對方的慷慨支援,欣然接受也令大家開心,你也可以在日後支援有需要的人,友情互助環由此擴大,美好事不妨多作。若有機會,可講出你的盼望,例如病好之後,請吃飯,行公園,等等。手機有的社交媒體很多非常好的功用,可嘗試學習使用,最常用的有 Google, WhatsApp, Facebook, Zoom, 不恥下問,人生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追近社會步伐。


保持社交距離,不是隔離。我們應遵守法規,也要為有困難者施與援手。在我們身邊有不少獨居長者或在康復中的人,在能力許可下,採取主動去關心。<社交有距離,關愛零距離>。


在此引述聖經馬太福音25章有段耶穌之言作為結束:“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在疫境中更能彰顯基督的愛。


鼓勵經文參考:
詩篇 9:10
詩篇 23:4-5
以賽亞書 41:10
馬太福音 11:28-30

第327期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