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604-273-0223 電郵: vancouvertruthmonthly@gmail.com

5.4 C
Vancouver
2025年01月27日
spot_img

了解死亡 (1) 肉體的死與靈性的死

死亡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它關係到我們生命的價值、意義,和生活的品質。對死認識不清的人,無法完全回答人為什麼要活著的問題。

第一、我們一定要清楚的認識死,才知道為什麼人需要耶穌基督所賜的生命。聖經中提到死這個字的次數,也可以告訴我們神有多重視死這件事。聖經中大約有1,474個死字。其中約有1,279節經文講述「死」。相較之下,「愛」在聖經中出現約980次,而「信」則有約876次。[1] 為什麼神這麼重視死?因為聖經告訴我們,死亡並不是神計劃給人的終點。為了愛世人的緣故,耶穌基督必須道成肉身來到世上,才能把人從通往死亡的錯誤方向,重新引導回神原來為人所定的結局。

第二、知道死從哪裡來,往哪裡去,能幫助我們明白神創造人的時候,對人充滿愛的心意。當我們明白神創造人的目的,就能得知人活在這個世上的真正意義。認識到死亡是有其源頭,也會有結局這件事,能讓今生活得有意義,更有方向感,也更有盼望。

在坊間也有很多從哲學、醫學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死亡這個課題。雖然從這些角度為出發點可能也會有些幫助,但是基督徒既然相信生命是神所賜的,我們就要從神的聖經角度出發,才能讓我們對死這件事有真正合神心意的認知。

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談到死亡,但在人生當中,總有機會必須面對它。因為人從胚胎成形開始,就是往死亡的方向前進。即使一個嬰孩順利誕生,也隨時有機會面對死亡。

這個生命個體身邊的人,有一天也必須面對這個個體的死。死這件事的本質,存在許多的矛盾。其中之一,是我們對它總是既熟悉,又陌生。即使世界上最常面對死亡的人,都不能說清楚死是什麼,只有那些已死的人,才有真正的經歷。但是他們已經無法向我們分享他們的經歷了。所以死到底是什麼?

在我們開始探討死的定義之前,我們可以先討論兩個問題:為什麼要問這兩個問題?因為聖經和世俗在這兩個問題上,有截然不同的答案。

第一,死是否自然?這個問題關乎我們對死亡的期待。主流思潮把死亡看成是一件自然的事。演化論和唯物主義告訴人們,死是未知又可知的。它的未知性,在於不知道它會何時發生,發生後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連孔子都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所以他說:「未知生,焉知死?」而死的可知性,在於它一定會臨到每一個生命個體。正因為死這件事同時存在著未知和可知的矛盾,使人不想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因此現在慢慢有一些思潮希望幫助人們不要害怕死亡,而把死亡看待成是一件自然的事去接受和面對它。既然都要面對,那麼不如把死包裝成一件美麗的事。然而這樣的做法,不但違反人性,甚至違反了所有生物面對死亡時的天性。

姑且不論這樣的看法是否符合聖經對死的看法,如果死真是自然的,為什麼所有生命體的本能都會逃避死亡,甚至在死亡前掙扎求生?如果死真是自然的,為什麼它和生命的「生」是全然對立的?也就是說,一個生命個體之所以稱之為生命,就是因為在這個生命中還沒有死亡。一但死臨到這個生命,這個生命就不再是一條生命,因為他已經沒命了。

當我們回到聖經來看,就會發現死並不是神的計劃,也不是神的創造。創世記中,神所創造的天體的運行及四季(創一1-10;二4-6),都是為了養育生命;創一11-30則讓我們看到神所創造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生氣,卻沒有一點死亡的世界。創二7,神將「生氣」吹在人的鼻孔裡,人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創二9只提到「生命樹」,而沒有「死亡樹」。因此從神、從聖經的角度來看,死並不自然。

當我們明白在神的眼中,死亡並不是自然的現象時,就可以回答第二個問題:死是善是惡?有一句話說,人之將盡,其言也善。有的死刑犯一生做盡惡事,卻在死亡之前簽署捐贈器官意願書,遺愛人間。死亡確實也對很多要做傻事的人有警告和震懾的作用,也能幫助部分的人,因為知道生命的短暫而珍惜光陰。這些例子讓我們看到死對某些人來說,確實帶有一點正面的功效。然而它那些許的正面意義,無法掩蓋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聖經的角度來看,死既違背了神的心意,又是犯罪的後果,因此死的本質是惡的。死也將是神最後要除去的仇敵。所以從聖經的角度來看,死不自然,而且是惡的。

什麼是「死」?

肉體的死:

醫學上對死的定義非常直觀,就是腦死及心臟完全停止運作。那麼聖經對肉體死亡的定義是什麼?聖經對死的定義,與創世記裡神創造人時的狀態相反,也就是當一個人的靈魂離開了一個人的身體,他就從「有靈的活人」,成了「沒有靈的死人」。這是肉體上的死。

路加福音廿三46「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耶穌基督在路加福音十二16-21講了一個無知財主的比喻。這無知的財主以為用財力能掌控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長度。「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路十二20-21)所以聖經對肉體死亡的看法,就是靈魂離開肉體。

靈性的死:
在屬靈的層面上也是相同的原理。當人的生命與神的生命隔絕或分離,就是靈性上的死。啟示錄二十11-15說:「我又看見一個白色的大寶座與坐在上面的,從他面前天地都逃避,再無可見之處了。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於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們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裡。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若有人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他就被扔在火湖裡。」保羅在羅馬書八10-11說「基督若在你們心裡,身體就因罪而死,心靈卻因義而活。然而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者的靈若住在你們心裡,那叫基督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

「死」的本質
接下來提到的一些死的本質,或跟死有關的事實,都是指肉體的死。

死是公平的,且不能轉讓
按照肉體的律,人人都有一死(如果有人在主再來時還沒有死,就直接被提,那是特殊狀況,並不是肉體的律。),而且不能叫別人幫我們死。希伯來書九27:「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死是堅強的
人從胚胎成行,就往死亡的方向走,不會回頭。身體再強壯、再有財力、權勢都沒有辦法阻擋死亡的來臨。如果沒有聖經裡面耶穌基督所應許的復活,死是不能改變的。就算是暫時死而復生(如拉撒路),也還會再死。在人類的歷史上,只有少數幾個人是以同樣的身體復活,但是他們最後還是死了。聖經中只有以諾(創五24)和以利亞(王下二11-12)兩個人沒有嚐到死味,直接被神提到天上。因此人的力量是無法與死相抗衡的。

死是陌⽣、孤單且無法預測
這世界上再有學問、再聰明的人都不敢說自己瞭解死。頂多只能說自己見證或參與過死的場景。沒有死透的人能回來告訴我們他們的經歷。神曾問約伯:「死亡的門曾向你顯露嗎?死蔭的門你曾見過嗎?」(伯卅八17)問得約伯啞口無言。正是因為死是陌生且未知的,大部分的人才會恐懼死亡。但是大部分的基督徒卻不害怕,也不擔心死亡。因為聖經雖然只有稍微描繪出一點人死亡後的處境,卻清楚的告訴我們在更久的將來,所有在基督裡的人都要復活,並且永遠活著。聖經清楚的描繪出了這個永生世界的輪廓。基督徒因為有這個永生的盼望,所以不需要害怕,也不需擔心,反而能喜樂的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

沒有人能預測自己的死亡。即使強大如亞歷山大大帝、嬴政,也無法預測自己的死亡。

死亡也是孤單的。每個人都必須獨自面對自己的死亡。古代的君王和貴族,經常拉人陪葬。然而他們仍舊是孤獨的死去。

死奪去⾃由、盼望、使⼈失去一切,甚至信⼼
正因為人在死的面前是軟弱的,當人想到死亡的時候會害怕。因此死在無形中就轄制了我們。很多人是因為怕死,才想盡一切方法來保養自己的身體,想要延年益壽(請注意,我並不是說不必注重健康或養生。我所關注的是動機)。有些人因為怕死,生活上處處受到制肘。如:不喜歡4這個數字、不喜歡到墓地,或碰到某種情況覺得毛毛的。

也有很多人一想到死,就覺得沒有盼望,得了癌症,就立刻失去希望。因為死確實是會使人失去一切,親人、朋友、事業、成就、財富。人一但死了,就要把這些通通交出來,沒有任何拒絕的權利和可能。即使是一些基督徒,一想到自己快死了,也失去信心。有一些基督徒,也和不認識神的人一樣怕死,好像自己沒有永生的盼望一樣。

基督徒靠神超越這⼀切,因為有永⽣的盼望
今生不比永生長,而今生是為了預備永生。死亡只是進入永生的一道門。所以我也要讓所有還不認識耶穌基督的朋友,或還不確定是不是要信主的朋友知道,你可以決定在死這道門後面等著你的是什麼。

哥林多前書十五20-23說:「但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在亞當裡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裡眾人也都要復活。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後在他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

下一次,我要跟大家分享死亡的歷史這個主題。我們會討論到死亡的起源、死人的去處和死的末日。

撰文:吳欣迪牧師,現侍奉與大溫哥華聖道堂。

[1] 魏連嶽,死亡神學,校園書房,2016,p.14

第363期 2024年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