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604-273-0223 電郵: vancouvertruthmonthly@gmail.com

12.4 C
Vancouver
2024年09月19日
spot_img

哀歌到讚歌──我們與先知的共情

  我們無法回避,在一個有「罪」的世界裡,每一天都發生很多讓人難以理解的「壞事」。面對這些「壞事」,人們也在找尋出口。

我們所遇到的「壞事」
  比如,在中國文人筆下,「酒香」、「夢境」和「戲場」頻頻出現,似乎成為他們的心靈避風港。當人在世事紛擾中感到困惑時,往往會寄託於夢幻世界。只是,即便馥郁如酒香、歡愉似夢境、熱鬧猶戲場,也難以掩蓋現實的苦澀。夢境消散之際,也是人直面破碎之時。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對於基督徒而言,壞事有可能會引發集體層面的疑問:「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不公義?」「我已經為某一類極不公義的事禱告,為什麼還是在發生?」「神為什麼允許那個那麼壞的人來攻擊教會?難道神要自己的名蒙羞嗎?」「為什麼惡人享福亨通?」

  也可能是個人層面的:「為什麼我的禱告得不到回應?」「我每每看到那個頻頻故意傷害我的人居然在領聖餐,我就心如刀絞,甚至不想再來教會。」「神啊,你怎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在你的教會?」

  甚至有傳道人在教會遇到了一個施行「屬靈虐待」的「同行」,以至抑鬱多時,難以開展神的事工。這是為什麼?在筆者的信仰經歷中,遇到了太多的弟兄姐妹,甚至是傳道人透露過類似的疑問。

  撕開虛假的屬靈偽裝,誠實地面對殘破的人生,是我們需要踏出的重要一步。這些所有的疑問,其實都指向一個終極的問題,神真的知道每一件事嗎?我們還可以與神同行嗎?很多人將類似的疑問埋在心裡,多年以後,終成苦毒。苦毒既在,我們又如何用一個滿懷苦毒的生命來傳揚神的名呢?

哈巴谷的控訴
  類似的疑問,先知哈巴谷早就對神坦誠地發出。他和神之間的對話被記載在《哈巴谷書》。哈巴谷所生活的年代,南國猶大政治腐敗,處於王國的後期,雖然好王約西亞做了一系列改革,試圖恢復百姓的靈性狀態,但已難改王國整體之頹勢。之後的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和西底家都是壞王。哈巴谷即生活在這個時代。

  不同於其他先知書直接宣告神的信息,哈巴谷書是從「質問」和「抱怨」開始的。「…我呼求你,你不應允,要到幾時呢?」(哈一2)他向神訴說他看見的「罪孽」「奸惡」、「毀滅」、「強暴」、「爭端」和「相鬥」的事。每一個詞都用詞激烈、急切。「律法」、「公理」已經無從談起,總之,是一個「顯然顛倒」的世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一個系統性犯罪的社會裡,「痛苦」是一個願意追求神的人對世界的真實感知。哈巴谷選擇不麻木,也選擇將不加粉飾的情感帶到神的面前。他在哀歌的悲痛,恰如詩人亞薩「煩亂不安,甚至不能說話」。(詩七十七4)

  彼時,亞述已日漸式微,而巴比倫(即聖經原文中的「迦勒底」)則日益強大,神的回答出乎哈巴谷的意料,「我必興起迦勒底人,就是那殘忍暴躁之民…」來對猶大施行審判(哈一6)。神並沒有給出一個似乎能讓人馬上「得安慰」的答案。這有點像是一個憂傷的人來到教會尋求牧師的幫助,他期待的可能是得到一個類似「沒事,一切都會過去,神會幫助處理的,明天會更好」的答案。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神宣告的是一個審判的信息,而且是用「殘忍暴躁的民」來攻擊猶大的信息。

  經文中用眾多的比喻來刻劃巴比倫的殘暴之極。類似的情況,假如發生在今日的教會,則可能會是這樣的場景:一位熱心,卻頻頻被教會裡的亂象所震驚的基督徒在為一個牧師禱告,「他在靈性上惡待人」,而得到的回應卻是「放心,我會派幾個假教師到這裡來處置他。」[1] 您不禁會問,怎麼會這樣?

更加困惑的哈巴谷和我們
  顯然,這樣的回答讓哈巴谷陷入了更深的困惑,如同今日我們很難用我們的有限去理解神的作為一樣。於是,哈巴谷向神發起了追問。在追問中,他似乎在向神「提醒」祂的屬性,「聖」、「亙古而有」,甚至直接用「磐石」來作為呼求的對象,來表達對神「穩固」和「保守」的認知。哈巴谷當然不理解這預言:神的保守和神興起惡人來吞滅猶大難道不彼此矛盾嗎?哈巴谷用一連串的疑問來表達不解,這些疑問大體包含以下信息:

  第一,神為何要用一個更邪惡還拜偶像的民來對付相對公義的猶大?這類似於我們今日的疑問,神為什麼用一個那麼壞的人來破壞教會,或者攻擊弟兄姐妹?我們再不濟,也比他們有義吧?

  第二,神會忍心讓自己的民陷入如此軟弱的困境嗎?這類似於今天我們的疑問,神真的忍心要我們那麼軟弱地被人欺凌嗎?

  第三,神為什麼沈默?這個疑問貫穿於每個時代。

  哈巴谷的疑問之大,以至於他急切地想尋求答案。他「站在守望所…看耶和華對我說什麼話」。(哈二1)

惟義人因信得生
  其實,在約伯記中,神透過以利戶已經宣告了一個真理:神並沒有義務向人事事解說(伯三十三13)。事實上,神也確實沒有直接回應約伯的種種問題,而是帶他觀看祂手所造之物,將約伯提升到一個新的認知高度。

  但是,有別於約伯,神對哈巴谷似乎有格外的耐心,又或許是神在此想要啟示出一個更偉大的真理。所以,神雖然沒有義務,但卻出於祂的憐憫,開口向哈巴谷啟示:「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哈二4)

  後面緊接著是對巴比倫的審判,以及對他們結局的預言。這件事的有趣之處在於,當時巴比倫可能還沒有實質性地攻打猶大。神就已經告知哈巴谷,猶大會被巴比倫攻佔的事實,這一點與先知以賽亞告知希西家王的信息完全一致。(賽三十九5-7)不僅如此,就連巴比倫的悲慘結局也已確定。

  讓我們帶入為人父母的角色進入情境:如果孩子悖逆,明知錯謬,卻偏行己路,父母有時就任由其錯謬,讓他遭遇惡人的攻擊,孩子可能會回轉到正確的道路。但是,父母鐵定會找那個攻擊孩子的惡人算賬。這是不是很像神對待祂子民以及惡人的方式?神在回應中連用了四個「有禍了」來細數巴比倫的罪惡,以及宣告其滅亡的結局(哈二9-19)。

  神的子民所發生的一切,神豈會不知嗎?如果神的子民偏行己路,神當然可能興起惡人來管教,但是惡人被審判的結局也已注定。只是,我們要思考,我們扮演的角色是這些偏行己路的人,還是類似哈巴谷一樣信靠神的人,還是根本不信神的迦勒底人呢?

  施暴者必然會得到懲罰,不管是偏行己路的已信者,還是不信者;只是,已信者得到的是管教,而未信者受到的是審判。請放心,一定會的,只是時間問題。但「惟義人因信得生」卻是對信靠神的子民的最大安慰,儘管強敵將入,信靠神的人會得到神最大的保守和看顧。我們不再需要為我們的環境負責,只需要對我們面對環境時所作出的反應負責。我們只管順服神,因為神永遠掌權,知道我們發生的,必永遠不會讓祂的旨意落空。這對我們現今的基督徒來說,又是多麼大的安慰。

  「惟義人因信得生」在新約中被3次引用(羅一17,加三11,來十38),在新約中,其內涵和外延都被進一步地放大,我們因著「信」,就可以得到「生」,因信稱義,信靠主耶穌,就進入神永遠的救贖計劃和神的國度。這個神學含義在哈巴谷的世代裡並未完全啟示。

讚美吧,傳揚祂的名吧
  當哈巴谷聽完了神的回答,他的疑惑變成了確信,哀痛變成了讚美。他用「流離歌」來唱出對神的讚美,在這之後,他可以「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哈三16)甚至面對敵人施暴之後的場景細節,他也在預言中進行了描述:不發旺的無花果樹,不結果的葡萄樹…沒有牛的牛棚。(哈三17)但是,這又怎樣呢?這位先知已得了秘訣,就是因神而歡欣和喜樂。(哈三18)這中間的神學深意和保羅在羅馬書中所表達的異曲同工:沒有任何事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因為我們在「耶穌基督裡」(羅八38-39)。

  「細拉」一詞在聖經中出現了69次,在哈巴谷書中就出現了3次,其餘都在詩篇。這個詞表示一個停頓,類似休止符。在詩篇中出現時,詩人的情緒會由悲轉喜,由哀痛轉為讚美。(詩三,四,七,九,二十…七十七…)「細拉」中,發生了什麼呢?

  哈巴谷書中「細拉」的前後都是讚美。筆者認為,那是哈巴谷在得到神回應後的情緒逐級增強。每一個停頓中,都一定含有對神的屬性、作為的再度認知、確信和默想,以至於讚美的情感提升,再提升。

  親愛的朋友,我知道在如今的溫哥華,看似平靜舒適的生活中,其實蘊藏了很多屬靈危機。有人在教會受到傷害就離開了;有人遇到不公的事就開始懷疑神;有人雖然願意留在教會,卻也與人刻意保持距離;有人則是縱情於山水享樂,而不願再陷入他們眼中「罪惡的泥潭」;有人則選擇用「酒香」進入世界的「戲場」。

  一個漏縫的碗無法承接神的全備祝福,一個有苦毒的生命也難以傳揚神喜樂的救恩。我們不必再如中國古人般故作豪飲,然悲情之至。如今,因著我們真的有神,我們可以如哈巴谷一樣,在神面前完全吐露心意,也可以在一次次的「細拉」中默想,從而重新得力。

  面對殘酷的現實,我也邀請您和我們一起祈求神,在這一切可能的破口之上,求神縫合一切的疑慮和傷害。在一個看似不公平的世界裡,即使面對「毀滅」和「強暴」,守約施慈愛的神會一直與愛祂的百姓同行。我們當然不能停止去傳揚祂的名,為祂去做見證!短宣中心也願意和您一起穿越風暴,神必使我們行在高處。(哈一11,哈三19)因為我們堅信「惟義人因信得生」!

【附註】

[1] 該場景的描述參考了達拉斯神學院聖經詮釋系主任兼教授Dr. Stephen J. Bramer論及哈比谷禱告時的觀點。

撰文:李雅各Pastor Jacob Li(溫哥華短宣中心國語事工傳道,媒體編輯,Email:jacobvccstm@gmail.com)

第362期 2024年6-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