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 604-273-0223 電郵: vancouvertruthmonthly@gmail.com

9.9 C
Vancouver
2024年11月23日
spot_img

Be calm. Be kind. Be saved.

  在疫情持續下,醫護人員的短缺明顯凸現出來,特別是前線的工作人員,包括急診室的員工。傳媒不斷報導,不但急診室人手短缺,而且床位緊張,引致病人求醫要久等。有關急診室等候的時間,以下是本年六月的報告:溫哥華綜合醫院接近9小時;卡加利的Peter Lougheed中心為4.5小時;溫尼辟的健康科學中心為8小時。不但病人為此焦慮,醫護代言人也一樣嘆息:「這是瘋狂的現象,急症室不應該是這樣的!」同時,公共衛生官員放出警告,因為新的Omicron病毒BA.4和BA.5已面世,即將來臨的秋冬季節,可能會出現另一波疫情,導致住院人數上升,尤其是未接種疫苗及免疫力弱的群組。

  護士短缺的情況於夏季繼續惡化。暑期間,很多醫護人員早已安排了與家人出外渡假,他們不能也不願輕易取消計劃。每年的暑期,醫院員工都是輪流放假,但現今工作量增加,人手短缺就更加明顯。有個案記載,剛剛放完假上班的急診室護士,便被編排加班,結果一口氣工作了十三個小時!家人問她為何如此拼命,原來當她放假時,其他員工也是一樣加時補上她的崗位。這些都是敬業樂業的醫護人員,他們不願急診室的開放時間縮短,不忍心看見病人的等待時間再延長。當然,暑期放假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平日沒有處理妥當的問題更是關鍵,包括醫院床位不足,及長期護理院缺乏措施來滿足老齡人口的需求。如果長期護理院床位足夠,有些年老的患者可以從急診室轉送過去,但現今他們卻無處可去,只能擠在急診室,加重了醫院的負荷。

  今年全國省長的會議中,醫護人員的短缺是主要的議題。卑詩省護士工會代表,引用加拿大護士協會的報告,指出超過一半的急診室及深切治療部的護士有離職的計劃。另外卑詩護士工會去年秋季發表了一份調查,發現39%的護士中有在疫情後減少工作時數的意願,35%表示疫情大流行的經歷令他們打算在兩年內離職。值得留意的是,在急診室及深切治療部的護士中,計劃離職的比例竟高達51%!

  除了工作量之外,抗疫的前線醫護人員實在冒了隨時受感染的風險。

  有關的研究指出:1/4的護士工作單位曾出現疫情爆發,前線人員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是9.4%,較普通市民高出三倍之多。調查發現選擇放棄護士行業可能性最高的,是較年輕或新入行的護士,可見未來青黃不接的狀況只會繼續惡化。

  了解過社會的一般情況,讓我們聽聽一位醫生的親身體驗。郭慕堅醫生畢業於卑詩大學醫學院,對於本國的醫療制度非常熟悉,自2006年一直在溫哥華列治文醫院急診室工作。筆者有機會請教郭醫生,在疫情挑戰下,他面對以上所提及的困難,仍能盡忠職守的秘訣。郭醫生幽默地提到,辨認不到新同事的盧山真面目,是前所未有的「困難」,因為他們都戴上口罩。他指出因為疫情的原故,病人不能實體去家庭醫生的醫務所,容易忽略病情的跟進,甚至病情惡化了也不曉得;此外,精神病患者明顯地增加,這也是急診室擠迫的原因之一。郭醫生強調在各樣壓力之下,團隊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前線醫護人員有如足球隊,球員之間的默契是非常重要,彼此的溝通、互相的配合,都是成功的要素。郭醫生也特別感謝社區給他們的支持,不論是一些餐館贈送食物、附近學區的學生向醫護人員表達謝意、一些人士捐贈個人防護裝備用品等,這些心意都讓醫護人員感覺到人間的溫情。

  當問及信仰對他工作的影響,郭醫生承認信仰是他精神、能力的支柱。藉著自己的禱告及他人的代禱,郭醫生在重重壓力下經歷到從上主來的平安,使他可以鎮定地幫助新冠肺炎患者。他常引用卑詩省衛生部長Dr. Bonnie Henry的口號:「Be calm. Be kind. Be safe.」來提醒病人,又把政府的口號稍作修改:「Be calm. Be kind. Be saved.」,以「鎮定應付,良善待人,廣傳福音」來勉勵自己。

  記得於911事件後,紐約街上的路人被問及誰是他們的英雄,有人這樣回答:「不是Superman,是勇敢的消防員」。或許我們今天的答案應是:「不是Superman,是前線的醫護人員」。讓我們一起向前線的醫護人員致敬!

撰文:楊世禮醫生,美國醫學會院士,加拿大華人神學院董事,及中南美洲聖經學院講師。亦積極投身於職場及大學生事工。

第345期 202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