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門徒的3個T──真理(Truth),工具(Tools),勞苦(Toil)

  北美華人教會在1990年至2016年間經歷了福音的廣傳,大量新移民信主進入教會。然而,如今的福音事工發展似乎變得更加困難。教會增長有限,同時還面臨信徒流失的挑戰。

  在X世代(1961-1980年出生)和Y世代(1980-1995年出生)的成長歲月裡,許多人熟悉1987年發表的王朔小說《頑主》,講述三個年輕人成立TTT公司,名字取意「替您排憂、替您解難、替您受過」。1988年同名電影和1997年賀歲片《甲方乙方》的流行,使「好夢一日遊」、「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成全了別人,陶冶了自己」等流行語廣為傳頌,影響到各世代的當代中國人。帶著戲謔,誠懇,但回頭看去,卻是徬徨,最後是夢碎。在2013年續作中,「TTT/好夢一日遊」公司轉變成了無原則、無底線的企業。此種轉變讓人不免唏噓,曾經的熱情和夢想都已遠去。或是個人,或是團體,或是文化,如果不與幸福的源頭連接,熱情與夢想只能如雨打浮萍,逐漸遠去。

  感謝主耶穌,我們悔改信靠祂。神的國已經來到,也在當下為我們帶來豐盛的人生。在社會中,主耶穌改變一個個的人,進而改變社區,改變文化。筆者對TTT賦予新的意義:真理根基(Truth)、教會事工工具(Tools)、在主裡的勞苦(Toil),來探討教會門訓事工。

真理根基(Truth)
  聖經是神所默示的,帶著教訓、督責、讓人歸正、學義,預備我們行各樣的善事。聖經裡的話,是福音廣傳,教會增長的真理根基。

  在華人教會中被廣泛使用的門訓材料中,有歐格理博士的《合神心意的門徒/生命/領袖》系列,有郭振游教授的《四傳:傳福音/生命/服侍/出去》系列。其中都強調馬可福音四章1-20節,撒種的比喻和約翰福音十五章1-8節,主是真葡萄樹。耶穌很清楚地提出,我們生命的目標是要多結果子。美國馬鞍峰教會(Saddleback Church)負責教會幾千個成人小組的牧師史帝夫格雷登(Steve Gladen)在《標竿小組》這本教會小組事工的小書中,提及事工的聖經基礎之一是使徒行傳第二章第42-47節,聖靈如何帶領初代的耶路撒冷教會。

  以「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十45)這句經文來探討教會門徒訓練事工的推動與開展。主耶穌作為神國的君王,是透過服侍人並捨命來展現祂的王權。我們若盼望將來「與基督一同作王」(啟示錄廿二5),就必須效法祂,走上十字架的捨己之路,藉此來服侍他人。

事工工具(Tools)
  教會門訓事工的推動者需要選擇和善用多種工具,來服侍於教會的弟兄姊妹。

  首先是提供材料,帶領文化更新。門訓材料和靈修材料是門徒培訓的核心。這些材料應當嚴謹且富有靈性,幫助信徒深入理解聖經,建立堅固的信仰基礎。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個人靈修,弟兄姊妹們能更好地效法基督的榜樣,實踐信仰生活。在教會中,主耶穌改變一個個具體的人,進而改變小組,改變教會文化。

  其次是提供帶領、關懷、禱告,專注於異象,堵住破口,扶持和鼓勵。馬鞍峰教會牧師格雷登在介紹《標竿小組》一書時提到:「你會發現人不是往前就是退後,沒有待在原地的。」箴言廿九18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基督徒的屬靈生命需要異象來維持健康。格雷登分享說,很多時候教會和信仰領袖們只給會友工具,卻沒有給予異象,因此無法維持健康的屬靈生命。編寫《四傳:傳福音/生命/服侍/出去》系列門訓書籍的郭振游教授在一次研討會中提到,這些材料的最終秘訣在於帶領者自己的生命,是效法耶穌,提供生命帶領的帶領者。

  再次是提供管理工具,幫助其他同工很好管理他們的小組。成員管理及通訊聯絡工具至關重要。它可以幫助領袖準確記錄和追蹤成員的信息、參與度和屬靈成長。這有助於瞭解每個成員的需求,更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和支持。通信聯絡工具保持教會內部信息流通。除了電子郵件、電話、短信、Telegram、Whatsapp等,及專用的教會應用如breeze、planning-center這些網站系統,門訓事工推動者可以給同工們提供培訓,使用幫助,來及時傳達重要通知、活動安排以及鼓勵信息。

主裡勞苦(Toil)
  在確定門訓材料之後,是禱告、捨己、勞苦的時間。吸引弟兄姊妹們來參與福音事工,在其中操練自己,進入屬靈爭戰,需要熱切的禱告和領受主應許的能力。吸引弟兄姊妹們來參與門訓,也有許多屬靈爭戰,對於剛受洗的弟兄姊妹,程序可能更簡單一些。從一開始的全人更新營會和基要真理的教導,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信仰,在今後的日子受訓參與福音事工和牧養事工。對於已經在教會一段時間的弟兄姊妹,門訓啟動期間,需要教會領袖的策劃、講台的呼召、各小組及教會團契的宣傳、個人的邀請。

  馬鞍峰教會牧師格雷登說,個人屬靈成長不是往前就是退後,沒有待在原地的,教會同樣如此。信徒流失可能是由於搬家,門訓負責人可以聯絡小組組長,讓搬家的弟兄姊妹們在融入新地方的教會之前保持聯繫,提供鼓勵和支持。如何預防信徒留在本地但停止聚會並回復到受洗前的生活狀態?對於留在教會的弟兄姊妹,通過熱心服侍、寫見證、寫福音講道稿、聽見證、講福音重燃愛火。他們在禱告中流淚,在服侍中喜樂。因生病、旅行及重大生活變故而需要關心的信徒,若他們已在小組內安頓下來,有認識的弟兄姊妹可以提供聯繫和支持。而對於那些因各種原因未能加入小組的教會成員,門訓負責人及關懷團隊可以保持聯絡,提供鼓勵、支持和探訪。當信徒在關懷或挽回之後仍然遠離教會的,教會繼續為他們禱告。從信徒流失到信徒離開,但在神國裡繼續成長或是暫時遠離,持續為之禱告,這兩者之間隔著主裡的勞苦。

  前面提到成員管理及通訊聯絡工具,教會門訓事工的推動者和門訓中的五夫長、十夫長、百夫長(出埃及記十八25)保持聯絡,幫助促成小組,區會之間的橫向聯絡,常常有愛宴和一起禱告,讓事工出現正反饋。

  今天的北美華人教會弟兄姊妹中,X世代(1961-1980出生)和Y世代(1981-1995出生)曾經在福音尋求過程中看到更多社會危機,成為教會的主要成員,而他們同樣經歷過信主之前的個人危機,這些都成為他們的見證,向同世代和Z世代(1995-2010出生)傳揚上帝的作為,讓更多的人信主,讓更多的人進入教會成為領袖。社會在繼續變遷,福音事工發展在危機中蓄力。各世代弟兄姊妹都肩負著傳揚福音、建造門徒的使命,與幸福的源頭,上帝連接,熱情與夢想直到永恆。真理(Truth)讓門訓事工有根有基;讓我們善用工具(Tools)服侍他人,為教會弟兄姊妹排憂;勞苦(Toil)效法基督,為教會成長和信徒成長問題解難。

撰文:路客,畢業於美國首都神學院(道學碩士),目前在華盛頓DC地區參與學生福音事工及馬里蘭州洛城教會門訓事工。